杨浦区复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的师生在奉城镇朱墩村的田野间举办春耕诗会的活动。介绍了诗会的情况,包括这是一场“乡村大思政课”,学生自主完成节目创作编排;还描述了诗会之外的城乡对话活动,如学生观摩传统美食制作、参与劳动等。阐述了该活动对教育和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作用。
当教育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校园围墙之内,杨浦的莘莘学子们以诗为犁,开启了一场深耕文化热土的奇妙之旅。近日,杨浦区复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的师生们手持诗卷,走进了奉城镇朱墩村那片充满生机的田野。在这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耕诗会盛大举行,师生们与村民共同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春耕画卷。那金黄灿烂的油菜花田,与学生们琅琅的诵读声相互交织,宛如一首和谐美妙的乐章,成为了“教育创新 乡村振兴”双向赋能的鲜活注脚。
这一场春耕诗会,更像是一场从课堂延伸到田埂的“乡村大思政课”。其舞台就搭建在原生态农业村落朱墩村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之上。要知道,乡村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青少年成长的天然课堂。这场活动,不仅仅是“乡村大思政课”的进一步深化,更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学子们真切地触摸到了乡土的脉搏。
在那广阔的田野舞台上,学生们的表现精彩纷呈。他们朗诵着自己创作的诗歌,那清脆的童声就如同春日里潺潺流淌的小溪;他们翩翩起舞,优美的舞姿好似随风起伏的稻穗。而且,这些节目从创作到编排,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是在一旁给予“润物细无声”般的指导。据了解,在本届春耕诗会中,共征集到书画、诗歌作品多达158份。通过原创诗词、劳动实践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深刻含义。
复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董事长刘刚感慨地说:“五年前,春耕诗会仅仅是一场校园内部的活动。然而,经过这五年的发展,它如今已成为杨浦教育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品牌项目。”今年的春耕诗会更是名副其实,学生们亲自走上田间地头,在这片土地上接受锻炼,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诗会上,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劳动思政实践基地和五育融合乡村实践基地也正式揭牌。
除了精彩的诗会,一场“可触可感”的城乡对话也在朱墩村的田间地头热闹地展开。在游园会上,村民们现场蒸制青团、朱墩蒸糕,薄荷茶叶蛋的香气弥漫在乡间的小径上。学生们好奇地围聚在灶台旁,认真观摩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一名学生不禁感叹道:“原来一块糕要揉20分钟,劳动比写诗难多了!”
在“心田共享菜园”里,师生们纷纷拿起锄头,挥锄松土、播撒菜种。尽管泥土沾满了裤脚,但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劳动打卡结束后,他们走进村史馆,静静聆听百年农耕故事;在非遗刻纸展区中,奉城传统纹样让孩子们惊叹不已。而朱墩村妈妈舞蹈队带来的开场舞《秧歌欢》,以其原生态的舞步将“乡土美学”推向了高潮,生动地演绎了城乡文化的交融共生。
春耕诗会通过“文教共融”的方式,成功激活了乡村资源,同时也让城市教育反哺乡村振兴。五年来,这一活动吸引了大批杨浦学子积极参与,他们创作了大量原创诗词、书画等主题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深入理解并践行着人民城市理念。与此同时,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被更多人所看见。
在朱墩村的田野上,新播下的菜种正悄然扎根生长。这场持续了五年的“文教实验”,不仅让诗歌的种子在乡土大地上生根发芽,更以教育为坚实的纽带,滋润着乡村这片土地,让乡村振兴拥有了更持久的生命力。
文章围绕杨浦区复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师生在朱墩村举办的春耕诗会展开,介绍了诗会作为“乡村大思政课”的特点,学生自主参与节目创作等情况。还讲述了诗会之外的城乡对话活动,如美食观摩、劳动体验等。强调了该活动通过“文教共融”实现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在过去五年中取得了良好成效,让诗歌和教育在乡村扎根,助力乡村持续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0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