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理事阿德里安娜·库格勒就货币政策发表观点,强调在通胀上行风险未显著消退前维持当前利率水平的必要性。同时结合特朗普政府酝酿的加征关税政策,分析了其可能带来的通胀连锁反应以及对美联储利率决策的影响。
据智通财经APP消息,美联储理事阿德里安娜·库格勒针对货币政策阐述了极为重要的观点。她着重强调,在通胀上行风险明显消退之前,保持当下的利率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在为一场公开活动精心准备的演讲稿中,库格勒指出,虽然自2022年通胀触及40年以来的高位之后,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近期的相关数据却显示,物价抑制工作的进展陷入了停滞状态。再加上政府政策出现变动,以及通胀预期不断升温带来的压力,维持政策利率的稳定无疑是一种审慎的选择。
库格勒明确表态:“只要通胀上行风险一直存在,并且经济和就业市场能够保持平稳,我支持继续执行现有的利率政策。”她还强调,会密切关注最新的经济数据、政策前景的变化以及风险平衡的动态调整情况,这也暗示了未来的决策将会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库格勒进一步补充道,将通胀率降低至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的进程或许已经停滞不前,同时她还提及了与“已宣布的和未来的政策变化”相关的潜在价格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库格勒发表这番表态的时候,正值特朗普政府正在酝酿对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新政策可能引发的通胀连锁反应成为了关键的考量因素。
根据已经披露的方案,美国将对所有贸易伙伴设定最低10%的基础关税。其中,中国将面临34%的惩罚性税率,欧盟为20%,越南更是高达46%,不过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国暂时免于征税。
这一加征关税的力度超出了市场的预期,直接导致了资本出现波动。股票期货承受压力而下跌,避险资金则推动美债价格上涨。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关税导致的进口成本上升以及供应链重组的压力,有可能抵消前期降息所带来的效果,进而迫使美联储延长按兵不动的周期。
库格勒特别指出,当前通胀回落的进程已经出现了停滞的迹象,而政策变动引发的预期管理难题更是让人头疼。
密歇根大学3月份的调查显示,消费者的长期通胀预期飙升至32年以来的新高。尽管专业预测者调查显示长期预期的增幅相对较小,但短期与长期预期同步抬升的态势仍然令人警惕。库格勒援引通胀补偿指标(基于名义国债与抗通胀债券收益率差)的稳定性来给自己一些慰藉,同时强调稳固的预期对于实现2%通胀目标起着关键作用。
在后续的讨论中,库格勒运用经济理论来阐释关税的影响。她认为,如果将关税视为一次性冲击,那么其对通胀的推升效应应该是比较短暂的;但如果政策持续调整并且波及多个领域,就可能通过工资 – 价格螺旋传导机制形成长期压力。这一分析框架为我们理解当前的政策僵局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即在关税、就业与通胀的三重约束之下,美联储需要更加精准地平衡短期稳定和长期目标。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库格勒的表态既延续了美联储“数据依赖”的传统立场,也透露出对外部政策冲击的高度警觉。随着关税落地时间窗口的逐渐临近,未来几个月通胀数据与政策信号的交互作用,将成为判断利率走向的核心变量。
本文围绕美联储理事库格勒的货币政策观点展开,阐述了在通胀上行风险未消、物价抑制进展停滞的情况下,维持现有利率政策的必要性。同时结合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政策,分析其对通胀和利率决策的影响。库格勒强调关注经济数据和政策变化,决策保持灵活。市场需密切关注未来通胀数据与政策信号,以判断美联储利率走向。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