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中考前的考试季,围绕中考生家长应如何应对孩子备考期间的情况展开,提出调整认知、做好可做之事的建议,详细介绍了解中考政策、营造家庭氛围、接纳孩子压力、鼓励做小事等具体做法,最后强调家庭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看待中考的态度。
前两天,许久未在朋友圈活跃的初三家长小李,突然发了一条动态。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当下的考试季,每年的四五六月,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人生中首次区域性选拔的关键时期。要说不紧张,那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将自身的焦虑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旦焦虑过度,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轻则会让家长陷入毫无头绪的忙乱之中,做事失去章法;重则可能导致情绪失控,使得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高度紧绷,甚至可能发生对抗。这样一来,家长就会失去成为孩子助力的机会。
那么,作为中考生的家长,在最近这段时间可以做些什么呢?除了调整自己的认知,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失为一个简单又可行的好办法。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01 了解中考政策,减少因未知引发的焦虑
家长们可以先自测以下问题:4月8日是什么日子?4月26日又是什么日子?5月17日要干什么?5月18日呢?中考一共有几天?每天的考试科目和时间分别是怎样的?……如果对这些问题还有些模糊,甚至非常陌生,那就先放下焦虑,增加对中考情况的了解。
具体来看,4月8日—4月11日,是中考体育四类项目测试;4月26日,进行中考体育游泳项目测试;5月17日,是外语听说测试;5月18日,安排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6月14日,考语文、综合测试笔试(物理化学和跨学科案例);6月15日,考外语笔试、数学、道德与法治;6月17日—20日,是填写中考志愿的时间;7月8日,中考成绩公布;7月17日,可以查询统一招生录取结果。
关于中考工作的更多详细内容,家长们可以浏览第一教育刊发的《2025年沪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实施细则及问答公布》。同时,强烈推荐家长关注“第一教育”“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等上海教育信息平台,以便第一时间获得权威信息。
02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增加温馨体验
在孩子复习迎考的过程中,孩子是主角。家长在陪伴孩子迎考期间,真正能做到的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正常的家庭氛围。比如,尽量将一日三餐安排得营养均衡、美味可口,而不是敷衍了事;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保持一定频率且话题丰富的闲聊;家长要尽量将工作中的怨气消化在家门之外,不要把孩子当成自身消极情绪的“垃圾桶”;夫妻之间要相互支持,努力倾听彼此的想法,减少埋怨。父母之间关系和谐、认知统一,是家庭这个港湾风平浪静的定风针。
家长要绝对避免说这些话:“我每天拼命赚钱,你这个孩子怎么就一点儿都不努力呢?(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你怎么就没有对应的成绩和积极的行动来回报呢?)”实际上,孩子是否努力与家长的工作并没有直接关系,我们应该聚焦于孩子在备考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导致其行动力不足。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孩子不仅能感受到我们的诚意,更能感受到我们的温暖。
还有像“我过去怎么说的?让你对孩子的学习多上点儿心,现在的情况都是你造成的!(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都是你没有遵照我的建议,所以责任都在你!)”这样的话也不要说。育儿过程中难免会有遗憾,只要夫妻之间相互体恤,产生更多积极情绪,就不会过于纠结过去,而是更多地以当下为起点,发现合理的目标,推动彼此和孩子共同努力。
03 接纳孩子的压力,做一个随时在线的倾听者
即将中考的孩子肯定会有压力,但有时家长未必能理解。比如有家长曾抱怨:“离中考就剩两个月了,让他多复习,就是不肯动弹,一点儿临战气氛也没有。”其实,孩子多半是累了,可能是身体上的疲劳,也可能是心理上的疲惫。如果是身体方面,家长要想一想孩子的睡眠质量、饮食情况;如果是心理方面,家长可以柔声问问孩子:“你看上去有点儿(此处填上家长观察到的孩子的表情,感受到的情绪,例如“闷闷不乐”“忧郁消沉”……),发生了什么?能和我说说吗?”
此时,家长要真诚地注视着孩子,让孩子明确感受到“你的心事我愿意听”。然后放开自己的心胸,仔细听孩子说的每一句话,认真观察孩子的表情。当我们进入倾听的状态,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你可以向我吐露心声,我不是要对你的倾诉指指点点,只是想要了解你所面临的困境,想要和你一起解决问题。即使一时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我同样可以做你的树洞,毕竟倾诉也是一种疗愈。
当孩子表达“紧张”“焦虑”“担心”等感受时,家长常常会说“没什么,别紧张,一切都会过去”,这些话虽然没错,但并不能解决孩子的心结。家长可以运用“具体讨论”的办法,在对话中让孩子逐渐说具体,例如“是什么让你最近特别紧张?”“哦,原来是这件事儿,那么,是不是一直这样?还是有一些特别的原因?”……讨论得越具体,就越能发现深藏于表象之下的原因,从而可能找到更多可供尝试的方法,有效降低孩子的焦虑。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家长温言以对,他却倔强地扭一扭脖子,故作潇洒地说“没啥”。青春期的孩子,有时会沉迷于那份荷尔蒙带来的酷感,毕竟“扛”也是他们追求的成人感之一。这时家长可以说:“行!如果你愿意,我随时愿意听。”不用强行逼迫孩子和自己对话。
04 越是临近中考,鼓励孩子做更多小事
随着中考日期的临近,家长可以让孩子集中精力着眼于眼前的一些小事。比如,从每天的习题中挑一道最易混淆的试题重点练习,将其涉及的解题思路、技巧、相关知识点一一搞明白;每天利用碎片时间看看新闻,了解国内外时事;或是规定作业达到一定时长后安排运动时间,跳一两分钟的绳、做几个引体向上或是仰卧起坐……
这些复习迎考中的小事,能让孩子的精力更易集中,成功的难度相对减小,规律性、节奏感有所加强,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控制感,在有效降低焦虑的同时,也利于孩子获得积极感受。
虽然说了这么多,但我们要知道,作为一次选拔性的考试,最后总会有欣喜,也会有遗憾。但无论如何,请大家记住这样几句话:任何时候,家都应该是孩子最后的避风港;我们对于孩子的爱,不需要与成绩捆绑;中考,是人生中的第一次登台,但一定不是唯一一次,更不是最重要的一次;基于现实,努力执行,日有寸进;接纳不足,发现优势,扬长避短,才能走更远的路,看到更多的风景。
本文围绕中考前中考生家长的应对策略展开,提出控制焦虑、做好可做之事的总体思路,并从了解中考政策、营造家庭氛围、接纳孩子压力、鼓励做小事四个方面给出具体建议,最后强调了家庭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看待中考的态度,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陪伴孩子度过中考这一重要阶段。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