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春耕时期农资打假展开,阐述了当前农资制假售假现象,强调农资打假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提出了排查整治、宣传培训、执法办案等具体措施。
当下,各地春耕生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各类农资的需求十分旺盛。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趁着这个时期,干起了坑农害农的违法勾当。他们制假售假的渠道愈发隐蔽,手段也层出不穷,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农资,是农业生产的根基,堪称粮食的“粮食”。做好农资打假工作,是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尤其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粮食总体上并非供大于求,而是仍处于供求紧平衡的状态。所以,粮食安全这根弦时刻都不能放松。
保障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确保农资的安全供应至关重要。在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一旦农资质量出现问题,粮食生产必将受到严重影响。要知道,一个生产季的耽误,就可能影响整年的粮食生产大局。而且,食用农产品与我们的一日三餐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舌尖安全”。像种子、农药、肥料等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农资,哪怕只有0.1%的不合格率,对于千千万万的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因此,必须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对农资市场进行监管。
当务之急,要迅速开展全面的排查整治工作。重点关注城乡结合部、农资经营集散地等关键区域,紧盯那些以往问题频发、群众投诉举报较多的生产经营企业。详细检查其生产经营资质,查看是否建立了进货查验相关制度,以及产品购销记录是否完整等情况。
同时,要加大农资宣传培训的力度。各地应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大喇叭、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农民群众推送假劣农资的危害以及相关违法典型案例。此外,要提醒农民朋友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农资,并索要发票,以便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更好地维权。
再者,要始终保持对农资制假售假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从严从重执法办案。聚焦重点农资品种,扎实开展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涉嫌制售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必要时,可以采取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形式,提高执法效率。充分利用群众反映、媒体监督、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渠道,一旦发现违法线索,立即从严从快处理,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本文强调了春耕时期农资打假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指出当前农资制假售假现象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通过开展排查整治、加强宣传培训、保持执法高压态势等措施,旨在保障农资安全供应,维护农民权益,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