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w – 10任务:SpaceX崛起与NASA的无奈转型

当地时间3月18日,SpaceX的“龙”飞船将因波音“星际客机”技术故障滞留在国际空间站9个月的两名NASA宇航员接回地球。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波音和NASA联手上演的太空闹剧收场,更凸显了NASA在航天领域主导权的逐渐丧失,SpaceX取而代之的趋势。文中还对比了SpaceX和波音在NASA“商业载人航天计划”中的表现,并对SpaceX未来是否会形成垄断提出疑问。

波音与NASA共同演绎的一场太空级闹剧,如今终于要落下帷幕。

当地时间3月18日,SpaceX的“龙”飞船稳稳降落在佛罗里达海岸附近。在经历了长达9个月的超长“加班”后,去年6月因波音公司“星际客机”出现技术故障而滞留在国际空间站的两名NASA宇航员,终于顺利返回地球。

Crew - 10任务:SpaceX崛起与NASA的无奈转型

“猎鹰”火箭顶着载人“龙”飞船冲天而上。图片来源:SpaceX

回想当初,波音的“星际客机”由于推进系统故障,无法按计划返回地球。此时,SpaceX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及时提出派出载人“龙”飞船执行紧急回收任务。这本是一个理所当然且能迅速解决问题的建议,然而却遭到了当时NASA和拜登政府的拒绝。就这样,一个本可快速解决的技术问题,被拖延成了一场持续将近一年的航天困局。

有消息传出,这2名航天员不愿意乘坐“龙”飞船回家。但不论这是真心还是假意,实际上乘坐哪艘飞船回家并非他们所能决定,最终的决策权还是掌握在NASA手中,或者可以说是由白宫的新主人来拍板。

Crew - 10任务:SpaceX崛起与NASA的无奈转型

“龙”飞船相当靠谱,成熟度较好。图片来源:SpaceX

沦落为乙方的NASA

此次SpaceX执行的Crew – 10任务,具有非同寻常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飞船替补任务,更是NASA过去二十年“商业航天战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星链在太空疯狂跑马圈地,到国际空间站的日常运输,再到美国载人航天任务的核心体系,NASA正在一步一步地失去对太空的主导权,而SpaceX正在逐渐取而代之。

这一切的开端,要追溯到2010年代NASA推行的“商业载人航天计划”(CCP,Commercial Crew Program)。当时,NASA的初衷是扶持多家私人航天公司,以此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然而,SpaceX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火箭与飞船研发能力,迅速脱颖而出,击败了所有竞争者,成为唯一真正成功执行任务的公司。

2020年,“龙”飞船成为自航天飞机退役以来,美国第一艘成功执行载人任务的飞船。2023年,SpaceX更是一举击败波音,几乎垄断了NASA的载人航天运输任务。而2025年的Crew – 10任务,更是清晰地表明了NASA的角色转变——从“太空探索的主导者”,沦为了“SpaceX的客户”。如今的NASA,不得不向SpaceX低下高傲的头颅,因为如果要把航天员送上太空或接回地球,美国已经没有第二个选择。

具体到运送航天员往返国际空间站这件事上,SpaceX的“龙”飞船成熟度远远高于波音的“星际客机”。如果不是NASA不想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强行花费巨资力捧波音“星际客机”,明知“星际客机”在发射前多次出现故障,还让其“带病”上天,就不会出现航天员上去下不来的尴尬丑事了。

Crew - 10任务:SpaceX崛起与NASA的无奈转型

波音的“星际客机”花费巨大,进度缓慢。图片来源:波音

屠龙少年SpaceX

NASA应该庆幸当年推行了“商业载人航天计划”。在当时,没有人能够预料到波音和诺格会如此不给力,也没有人能想到SpaceX会在卫星、火箭和载人航天业务的各个方面都遥遥领先。SpaceX就像一位屠龙少年,成功击败了底蕴深厚、漫天要价的老牌航天巨头。NASA当年原本是想扶持SpaceX等航天新势力,时过境迁,却发现波音等航天旧势力已经远远掉队,如同扶不上墙的阿斗。

自NASA与SpaceX签署总额26亿美元的载人航天合作合同以来,SpaceX共执行了10次载人航天任务(包括最新的Crew – 10任务),总计将34名宇航员送入轨道,每次任务平均成本约为5500万美元。

相比之下,波音公司同期与NASA签署的42亿美元合同仅执行了两次无人试验任务,一次部分成功,一次彻底失败,其载人任务(CFT)则一再推迟,至今延误已超过5年,累计成本超支接近20亿美元。

根据美国国会2024年发布的报告显示,NASA在商业载人航天计划(CCP)上总投入超过84亿美元,其中SpaceX占约30%,但SpaceX完成的载人任务次数却占全部载人航天任务的100%,而波音则至今未执行任何载人飞行任务。

波音的民用客机曾出现严重问题,连续坠毁造成了惨重伤亡,在众目睽睽之下,FAA也无法平息众怒,只能对波音施以重罚。波音的“星际客机”闹出丑闻,好在没有闹出人命,而NASA比FAA要“柔软”得多,甚至连对波音罚酒三杯都没有做到。

Crew – 10任务的费用该由谁来买单?社交媒体上曾发起过投票,选项有波音、NASA和SpaceX,绝大多数理性网友选择的是波音。但在现实中,波音并不一定真的会承担这笔费用,因为NASA手握大笔预算可以兜底,反正花的是美国纳税人的钱。

Crew - 10任务:SpaceX崛起与NASA的无奈转型

NASA新任局长贾里德·艾萨克曼,会开战斗机会开飞船,可谓人生赢家。

如今“懂王”上位,NASA局长换成了马斯克的亲密战友贾里德·艾萨克曼,再加上SpaceX如日中天的地位,这不禁让人担忧,昔日的屠龙少年,会不会变成垄断巨龙呢?

本文围绕SpaceX的“龙”飞船接回因波音“星际客机”故障滞留的宇航员这一事件展开,揭示了NASA在航天领域主导权的丧失,对比了SpaceX和波音在“商业载人航天计划”中的表现差异。指出波音在航天项目上的糟糕表现,SpaceX凭借自身优势逐渐崛起并占据主导。同时也对SpaceX未来是否会形成垄断提出疑问,反映了美国航天格局的巨大变化。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216.html

(0)
半荷mio半荷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