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社会救助改革:精准兜底,书写温暖民生答卷 齐鲁大地社会救助新突破:制度与技术共绘民生蓝图

本文聚焦山东社会救助工作,介绍了山东省在健全困难群众救助保障体系方面的显著成效。通过分层分类救助、数字化转型、“物质 + 服务”多维救助等创新举措,山东精准满足困难群众需求,提升救助效率与质量,为全国社会救助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齐鲁样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社会救助正从一份份“政策文件”,真切地转化为千家万户能够切实感受到的温暖与关怀。

3 月 18 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一场重要的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聚焦山东健全困难群众救助保障体系、兜牢民生底线的情况。从发布的内容来看,山东在社会救助领域成效斐然,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不已的民生答卷。全省分层分类的救助体系正日益完善,数字化转型推动着救助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其中,“物质 + 服务”的多维救助模式已经覆盖了 33.4 万人,临时救助达到 14.2 万人次。这一连串实实在在的数字背后,是山东以改革为突破口、用创新为救助工作赋能的生动实践,更彰显出山东在社会救助中“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的坚定民生担当。

山东作为人口大省,面临着困难群众基数大、需求多元的现实问题。那么,如何避免救助工作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呢?山东给出的答案是实施分层管理、分类施策。通过进一步细化低收入人口的认定标准,山东将困难群众细致地划分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不同层级。并且针对困难群众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实施专项帮扶措施。这样一来,救助工作就从以往的“大水漫灌”式,成功转向了“精准滴灌”式。就拿济宁市来说,该市将救助对象划分为“基本生活保障”“专项救助”“急难救助”三个梯度。在 2024 年,通过数据比对精准地将 3.3 万人纳入救助范围,发放救助资金 19.3 亿元。这一举措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发现”的重大转变,这种精准施策的梯度模式,既避免了救助资源的浪费,又确保了“应救尽救”的公平性。

山东社会救助改革:精准兜底,书写温暖民生答卷 齐鲁大地社会救助新突破:制度与技术共绘民生蓝图

传统的救助工作常常受到数据孤岛和效率瓶颈的限制。而山东以“全、快、准、高”的数字化改革成功破局。全国首个省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在山东诞生,这个平台整合了 28 个部门的 77 类数据,归集了 1.2 亿条信息。它就像一个强大的“数据大脑”,为 191 万低收入人口进行了精准画像,成功破解了救助工作中的诸多难题,构建起了覆盖风险预警、跨部门协同、智能核验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例如,该平台首创的“进入 – 拒止”双维度监测模型,在 2024 年触发了 88.4 万条预警信息,精准地将 3.2 万人纳入救助范围,同时动态退出了 1522 名不合格对象,真正实现了“政策找人”的重大突破。此外,“爱山东”APP 的移动端办理功能,让群众不用出门,在家就可以申请救助,在救助效率提升的背后,体现出的是数字赋能所带来的浓浓的民生温度。

社会救助不仅仅是简单的“给钱给物”,更重要的是要解开困难群众的心结,促进他们的长远发展。山东在全国率先推动“物质 + 服务”的救助模式,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来满足困难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省级“情暖夕阳”项目在三年时间里投入了 3200 万元,让 5.6 万失能低保老人从中受益;青岛的“小桔灯”心理救助、荣成的“海螺姑娘”照护服务等品牌项目,将救助工作延伸到了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更广泛的领域。对于孤困儿童,山东更是展现出了强烈的担当: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孤儿标准进行保障,助学金的覆盖范围延伸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累计资助了 1.5 万例病患儿童,投入资金超过 1 亿元。这种利用“物质 + 服务”的模式,实现了从“兜底生存”到“赋能发展”的升级,让救助工作更具可持续性和人文关怀。

山东的实践充分表明,社会救助改革需要兼顾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在 2024 年,山东困难群众救助绩效评价在全国排名第一,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了 7%和 9%,服务类救助覆盖人数同比增长了 13.2%。这些显著的成果得益于三大“法宝”:一是政策供给实现了分层分类,二是数字平台做到了高效协同,三是社会力量实现了多元参与。未来,山东计划进一步扩大数据共享的“资源池”,完善“一人一条救助链”,推动救助工作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的方向升级,切实以改革的力量筑牢民生底线。

民生保障的高度,往往标注着社会治理的温度。山东用改革之笔认真书写着民生答卷,以精准的救助措施和温暖的人文关怀织密了兜底网络。这不仅为困难群众撑起了一片充满希望的天空,更为全国社会救助体系的现代化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齐鲁样板”。我们期待这份“兜底智慧”能够持续升级,让更多的人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本文详细介绍了山东在社会救助方面的改革实践与显著成效。通过分层分类救助、数字化转型、“物质 + 服务”模式等创新举措,精准满足困难群众需求,提升救助效率与质量。2024 年取得了优异的救助绩效,未来还将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山东的实践为全国社会救助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542.html

(0)
小耀小耀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