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机场启用智能卡口系统完成“国际空侧入货直转”业务,实现常态化运营。阐述了该业务推出的背景、新模式的优势以及海关创新监管模式带来的通关效率提升,最后提及青岛机场未来的发展规划。
在 3 月 19 日这一天,648 公斤来自云南的鲜花搭乘 SC4613 航班,从青岛直飞韩国。这看似平常的一次鲜花运输,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是山东省首例启用智能卡口系统完成的“国际空侧入货直转”业务。这一业务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国际空侧入货直转”业务在青岛空港口岸实现了常态化运营。
青岛机场作为面向日韩的重要国际枢纽门户,近年来货物中转需求呈现出持续攀升的态势。特别是对于鲜活易腐货物而言,中转时效的长短显得尤为关键。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货损率以及仓储物流成本。为了满足货主们对于货物高效中转的迫切需求,青岛机场与山东航空展开了紧密合作,共同谋划。在青岛机场海关的大力支持下,“国际空侧入货直转”业务应运而生。当国内货物抵达青岛机场后,只需经过空侧海关智能卡口系统入货,便能够在货站空侧监管区实现“国内 – 国际”全流程的无缝衔接。
青岛机场物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国际空侧入货直转”这一全新模式采用了“一次装卸、一次入库”的集约化作业方式。它省去了货物从国内货站提离、再经卡车短驳转运至国际货站再次入库等繁琐环节。将保障时效从原先的 4 小时大幅压缩至 2 小时。这不仅为货主企业拓展了航班衔接的选择空间,更实现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双重突破,成功构筑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空中货运走廊。
机场海关物流监管科科长桑振华表示,“此次‘国际空侧入货直转’业务创新是落实海关‘智慧监管、精准服务’理念的重要成果。通过创新监管模式,海关实现了监管流程的再造和监管效能的升级。在确保安全合规的前提下,采用‘空陆监管、同步处置’的模式,显著提升了口岸的通关效率。”
展望未来,青岛机场有着明确的发展规划。将持续不断地创新业务模式,进一步优化监管流程,致力于构建一个国际化、便利化的口岸营商环境。通过这些努力,青岛机场将进一步提升航空枢纽能级与口岸服务能级,为青岛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属于机场的重要力量。
本文围绕青岛机场“国际空侧入货直转”业务展开,介绍了其常态化运营情况、业务推出背景、新模式优势以及海关监管创新带来的通关效率提升,最后表明青岛机场未来将持续创新发展,助力城市对外开放。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