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积极开展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导师)、科技副职选派工作,跨界专家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流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济南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在济南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正演绎着精彩的故事。3月20日,记者深入了解到这样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的高明教授,作为一名专注科研的学者,带着满腔热忱和专业知识,踏上了一段特别的征程——被选派到莱芜鲁能开源集团电器有限公司担任科技副总。
高明教授就像一位技术“魔法师”,凭借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为企业的发展施展“魔法”。在他的技术“助攻”之下,企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契机,建起了总投资约3亿元的制氢加氢一体化站项目。这个项目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氢能产业领域赢得了宝贵的发展先机,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高明教授只是济南众多跨界专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当下的济南,众多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中,活跃着一群特殊的跨界专家。他们就像连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桥梁,在不同的领域之间自由穿梭。其中一部分人从高校走进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将高校的科研成果和创新理念带入企业,为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还有一部分人从企业走向高校,兼职产业教授(导师),把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市场动态传递给高校师生,促进高校科研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此外,还有一些人被选派到各区县、市直部门担任副职,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成为助力产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近年来,济南市积极开展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导师)、科技副职选派工作,这一举措在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企业与高校人才的“双向流动”,让企业的优秀人才“走出去”,高校的科研力量“引进来”,实现了校地企深度融合、共赢发展。济南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济南正全力以赴打通技术与产业间的中梗阻,在实现人才双向流动的同时,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围绕济南开展的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导师)、科技副职选派工作展开,介绍了跨界专家在产学研融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人才“双向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强调了济南在推动技术与产业结合、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努力和决心。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