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六堡茶: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乡村振兴传奇 梧州六堡茶:千年古韵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本文聚焦梧州六堡茶,详细阐述了其在传承与创新中推动乡村振兴的故事。通过介绍两代茶人的非遗接力、科技对古法技艺的赋能以及茶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展现了六堡茶产业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

在春日里,苍梧县六堡镇那云雾缭绕的茶山上,茶农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除草、施肥,为茶叶的生长悉心照料。这片拥有1500年悠久历史的古老茶园,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从传统的手工制茶,一步步迈向智能化生产线;从曾经的“侨销茶”,逐渐走上国际茶事舞台,梧州六堡茶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匠人传承:两代茶人的“非遗接力”

在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韦洁群正专注地弯腰翻炒着今春的第一锅茶叶。此时,铁锅的温度高达200℃,只见她双手快速翻飞,茶叶在闷炒与扬炒之间,渐渐褪去了青涩,散发出迷人的槟榔香。这样的场景,她已经重复了四十余年。韦洁群表示:“制茶没有固定的公式,全凭经验和感觉。”她18岁就进入了六堡公社茶厂,2003年与丈夫一起创办了茶厂。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原种、原产地、原生态、原工艺”的古法制作,即便一次只能炒制3斤鲜叶,也从未改变自己的初心。

梧州六堡茶: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乡村振兴传奇 梧州六堡茶:千年古韵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石濡菲向到访的外国友人介绍六堡茶。

女儿石濡菲的成长轨迹与母亲截然不同。这位“80后”非遗传承人,曾经因为不懂“开价”,被茶农拒之门外。但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她从采青、杀青到陈化,将整套古法技艺熟练掌握。2015年,她注册了“濡菲”品牌,创新推出了“九种香型六堡茶”“节气茶”等文化产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营销完美结合。202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她,带着六堡茶走进了法国里昂文化节、奥地利维也纳展会,甚至让挂耳式“龙珠茶”成为了欧洲市场的爆款。

韦洁群母女不仅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产业的推动者。自2010年起,她们每年都会开设制茶培训班,将祖传技艺编制成标准化手册,累计培训了1200多名学员,带动200多户茶农进行标准化种植,其中80户为留守妇女。通过“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茶农鲜叶收购价从每公斤80元跃升至200元,人均年增收超5000元。

科技赋能:古法技艺遇上现代智慧

在苍松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制茶工人蒋朝晖正指导工人调试一台激光选色机。他说道:“揉茶的劲道、炒茶的温度,过去全凭经验,现在用电控温更稳定,茶叶品质也更有保障。”他指着新引进的烘干机和压制机介绍,这些设备让六堡茶年产量每年递增约20%。

梧州六堡茶: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乡村振兴传奇 梧州六堡茶:千年古韵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六堡镇茶山。

而在广西农垦三源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全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公司负责人梁芳韬算了一笔账:“智能化生产让效率比手工提升18倍,陈化时间缩短30%,年产量翻了10倍。”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南方电网近三年投入5000多万元改造电网,为茶产业升级提供了稳定的电力支撑。

科技的力量还延伸到了茶园管理。在苍梧县沁怡合作社的监控大屏上,368个茶园网格的实时数据正在跳动。通过区块链溯源系统,六堡茶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跨越。当系统预警某片区土壤含水率低于18%,智能灌溉设备即刻自动补水;AI病虫害识别模型通过无人机巡田画面,可提前14天预判茶卷叶蛾爆发风险。

沁怡合作社负责人谭爱云指着刚出炉的茶叶说:“传统工艺的‘看茶做茶’有了科技注解。”现在每批原料都附带区块链生成的品质报告,让老师傅们调整工艺时“心里更有底”。这套系统已覆盖全县76%的茶园,帮助六堡茶出口检测通过率从82%提升至98%,2024年欧盟订单量同比增长210%。

茶旅融合:一片叶子带火一座小镇

“春节假期房间早订满了,最远有来自北京的客人!”六堡镇大中村民宿主理人梁海寿难掩内心的喜悦。依托六堡茶生态旅游区,该村去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同比增长54%。

在四柳村,90后返乡青年黄晓琳创办的“茶语民宿”一房难求。她将制茶工坊改造成体验中心,游客可参与“采茶—杀青—渥堆”全流程。“去年接待了3万游客,带动12户村民就业。”这种茶文旅融合模式,让六堡镇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

在六堡小镇的马头墙下,游客陈女士正体验手工制茶。“采青、杀青、揉捻……每一道工序都藏着匠心。”她说,这条“茶船古道·六堡茶韵游”线路,串联起茶园观光、非遗表演和茶宴美食,让她“品出了文化味”。苍梧县文旅局数据显示,2024年当地茶文旅综合产值达81.5亿元,六堡茶品牌价值攀升至49.73亿元,居广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之首。

站在六堡镇茶山顶远眺,蜿蜒的六堡河依旧静静流淌,这条曾载满茶箱通往南洋的水道,如今正以新的姿态连接世界。从韦洁群铁锅中翻腾的茶青,到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标准化产品;从留守妇女指尖的采茶歌谣,到巴黎街头年轻人手中的挂耳茶包——六堡茶的千年传承史,恰是一部我国乡村振兴与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微缩影像。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茶船古道”正沿着“一带一路”向更远海域延伸。正如茶盏中舒展的茶叶,六堡茶在沸腾的时代浪潮中,泡出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隽永滋味——这滋味里,有历史的沉香,有创新的清冽,更有一个古老农业文明走向现代产业文明的从容气度。

本文围绕梧州六堡茶,从匠人传承、科技赋能、茶旅融合三个方面,展现了其在传承与创新中推动乡村振兴的成果。六堡茶不仅传承了千年技艺,还借助科技力量实现产业升级,通过茶旅融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六堡茶正以全新姿态走向世界,书写着乡村振兴与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精彩篇章。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662.html

(0)
半荷mio半荷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