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带动长三角融入世界舞台,4 年蝶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引领长三角腾飞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 4 周年以来的发展成果,包括闵行片区的产业发展、交通枢纽的升级、区域协同发展以及双向开放的成效等方面,展现了其在国家战略下的重要作用和对长三角地区的积极影响。

携手共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带动长三角融入世界舞台,4 年蝶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引领长三角腾飞

今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迎来了具有重要意义的 4 周年。这里不仅仅是全球企业和八方来客踏入中国的“会客厅”,是进入上海的第一站,更是本土企业迈向全球市场的“登机口”和“候机厅”。

在过去的 4 年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片区犹如一颗强大的“核”,发生着聚变反应。它从单纯的交通枢纽成功跃升为链接全球的“国际门户”。如今,已有 272 家总部企业汇聚于此,以国际贸易、生物医药、光伏新能源等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速构筑。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人才港、法务区等生态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

“今日闵行”将带领大家走进“世界的虹桥”,一同见证在国家战略引领下,闵行所展现出的担当以及书写的开放新章。

2021 年 2 月,国务院批复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依据该总体方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覆盖了沪苏浙的 14 个区县。在布局上,以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为核心,涵盖了向江苏苏州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向浙江嘉兴延伸的南向拓展带,总面积达到了 7000 平方公里。

经过 4 年的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全域生产总值从 2020 年的 2.3 万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3.2 万亿元,经济密度达到 4.5 亿元/平方公里,是长三角平均水平的 5 倍。特别是“一核”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经济发展全面提速。2024 年税收收入 500.97 亿元,相较于 2020 年增长了 87%;进出口商品总额 856.4 亿元,较 2020 年增长了 256%。

在这些令人欣喜的数据背后,是一系列正在悄然发生的“蝶变”。

海陆空、四方通,大虹桥御风起飞

当我们提起虹桥,首先会想到什么呢?是那个每年客流量超过 4 亿人次,航空、高铁、轨交、高速在此实现无缝衔接的虹桥交通枢纽吗?如今,这里即将迎来一位“新成员”——直升飞机。

就在今年 3 月,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一核”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起飞,两架直升机分别沿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南向拓展带和北向拓展带飞行,很快便抵达了嘉兴平湖和江苏太仓。

空中走廊一线牵,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与“两带”间实现了点对点的低空跨省通勤。未来,这一航线的常态化运营将极大地提升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出行体验。

执飞企业新辰航空负责人陈欢介绍,通过低空飞行,虹桥商务区到太仓港仅需 20 分钟,比驾车用时缩短 70%,比乘坐高铁总耗时缩短 87%。这不仅让城市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也有望吸引更多低空经济企业在此聚集。

携手共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带动长三角融入世界舞台,4 年蝶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引领长三角腾飞

3 月 18 日,新辰航空的直升机从虹桥商务区启程,飞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两带”。(受访对象提供)

数据显示,2024 年虹桥交通枢纽总客流量达 4.38 亿人次,日均近 120 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内部的联通度也在不断提高。

太仓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华东感慨,沪太边界参差交错、绵延数十公里。此前,列入长三角一体化首批省际断头路贯通计划的岳鹿公路贯通,对接嘉定城北路,两地之间通行时间从原来半个多小时缩短至数分钟。去年,沪苏两省首条联合审查的跨省域城际铁路——沪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正式开工,预计将与上海市域嘉闵线同步建成、贯通运营,未来可与上海 10 多条地铁换乘。

松江区委副书记、区长王靖说,去年底,沪苏湖高铁全线最大新建站上海松江站正式通车运营,松江枢纽由此成为虹桥交通枢纽的重要补充和联动支点,松江区快速融入大虹桥“大交通”网络体系。

一条条线路不断联通,一座座城市从点成线连成面,长三角的港口们也联动起来,助力长三角地区的营商环境更优质。上海港与太仓港共推“沪太通 3.0”升级版,与合肥港、芜湖港、马鞍山港等 6 个港口运行“联动接卸”海关监管模式,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手拉手、心连心,大虹桥协同起舞

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带动下,长三角包邮区形成了“虹桥总部 腹地基地、虹桥贸易 腹地物流、虹桥商务 腹地休闲”的紧密联系模式,有机联系愈加紧密。

在安徽合肥的知名汽车主机厂内,近 20 台微亿智造 AI 机器人质检员正不知疲倦地工作着。通过自研 AI 图像感知和机械臂运动控制技术,不到 1 分钟便可检测完毕,显示屏实时显示拍摄到的缺陷类型、位置,质量数据报告同步生成,哪些工序需要优化一目了然。

微亿智造董事长张志琦表示,通过引入 AI 智能缺陷检测设备,企业可以节约 80%的人力成本,并实现整体生产效益提升超过 50%。依托“技术 数据 服务”的产业落地全闭环能力,微亿智造“视觉 AI 机器人智能控制”的全栈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新能源、家电、3C 及机械加工等多个领域,有望年内走上知名汽车厂商在海外的新产线。

“新款的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也已经在最后的调试和磨合过程中,今年内计划实现落地量产。”张志琦说道。

携手共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带动长三角融入世界舞台,4 年蝶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引领长三角腾飞

图为微亿智造实验室内的“灵眸 OCT”,这一机器可以“透视”手机屏幕、手机摄像头等的表面信息、内部结构及缺陷瑕疵,精准定位缺陷位置。新华社记者 周蕊摄

该企业总部在常州,研发中心在上海,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工厂赋能。张志琦说,从距离虹桥交通枢纽不远处的上海办公室出发,40 多分钟就能到常州总部,这家公司和员工早已成为“长三角企业”和“长三角人”,“长三角写入了我们的基因里”。

长三角地区不仅向“内”形成联动合力,还向“外”打出“长三角”名片。20 日下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协调推进机制 2025 年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会上,三省一市的干部们带着干货和数据而来,每一个“短句”背后都“藏”着一个个生动的“长三角”故事。

江苏的太仓市超过 40%的创业领军人才来自上海,相城区与上海长宁、松江等地最多实现 160 多个事项异地可办;浙江的平湖市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深度合作,打造“创新飞地在上海、产业飞地在平湖”的发展新模式;安徽的合肥法务区主动与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开展对接合作。

引进来、走出去,大虹桥联通世界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协调推进机制 2025 年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聚焦“国际”定位、“开放”优势和“枢纽”功能,加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整体性建设。

携手共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带动长三角融入世界舞台,4 年蝶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引领长三角腾飞

图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协调推进机制 2025 年工作会议现场。新华社记者 周蕊摄

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开放的理念早已融入虹桥的发展基因。

“引进来”是大虹桥最为亮眼的名片之一。连续七年在大虹桥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累计展示近 3000 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意向成交额超过 5000 亿美元,成为全球企业挖掘中国机遇的金色平台。

作为全球贸易史上的创举,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更是不断扩大,涵盖试点落地、平台建设、企业增能、机制创新等多个方面。

“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辐射引领效应初显,设立“丝路电商”国家馆 22 个,“丝路电商”伙伴国贸易 2024 年出口额增长 48.44%;虹桥品汇、绿地全球贸易港等“6 天 365 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加快布局,其中,虹桥品汇新增昆山、嘉兴、常州、绍兴等 10 个分中心,绿地全球贸易港新设及更新 10 个国家馆,推动进博商品走向全国;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贸易型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等 242 家,引进国际贸易投资促进机构 43 家;上海海关开展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推动海关总署下放特许审批权限,促进分类分级分层的多维智慧监管模式拓展至更多长三角展会。

如今,“走出去”同样正在成为大虹桥的“经济新引擎”。其中,仅大虹桥全球投资并购在线项目库就累计海外募资项目、跨境投资需求 1200 多个。

最新印发的《上海市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里,有一条引人注目的新措施:上海将在多个区域推广专业服务券、新质服务券等各种服务用券。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方面介绍,这里即将启动“走出去”专业服务券的申报工作。

据悉,这一“走出去”专业服务券,主要将用于支持企业“出海”过程中发生的、与专业服务相关的前期费用。“出海”企业经过前期登记对接,在项目完成落地后,商务区管委会将对符合专业服务券支持范围的服务项目,按照不超过实际支出费用 50%给予支持,每家企业每年支持金额不超过 100 万元,让出海企业更有“底气”。

本文详细介绍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 4 周年的发展成果。在交通上,实现了海陆空全方位联通,提升了区域交通便利性和营商环境;在区域协同方面,推动了长三角地区企业的紧密合作与资源共享;在开放合作上,通过进博会等平台“引进来”,又借助专业服务券等措施助力企业“走出去”。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正以其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长三角地区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绽放光彩。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009.html

(0)
东京迎荷东京迎荷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