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光华:在反腐征程中彰显纪检本色,温暖与力度并存

本文聚焦河南省鹤壁市纪委监委第六审查调查室主任冯光华,通过讲述他在审查调查工作中的多起典型案件,展现了他忠诚担当、刚柔并济、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以及对年轻干部的悉心培养,生动诠释了纪检监察干部的使命与责任。

冯光华:在反腐征程中彰显纪检本色,温暖与力度并存

图为冯光华(左一)正在与同事们分析问题线索。张宏宇 摄

在河南省鹤壁市纪委监委第六审查调查室,有这样一位主任,他叫冯光华。每启用一本新的工作笔记本,他都会在第一页工工整整地写下“监督、惩处,教育、保护”这八个字。他常说,“严格执纪,尽力挽救”是他作为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所在。

冯光华拥有20余年的工作生涯,其中将近一半的时间都投身于审查调查工作。他主办、承办的案件超过百件,追回的违纪违法资金逾亿元。凭借着对工作的忠诚与实干,他生动地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先后荣获“全省纪检监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能手”“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22年9月更是受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表彰。

“既要有纪法震慑的力度,更要有春风化雨的温度”

采访途中,记者听到同事评价冯光华:“冯光华似一柄尖刀,总能精准找到案件突破口。”这让记者对他充满了好奇。然而,见到他本人时,却令人颇感意外。他外表文质彬彬,语气平和轻缓,为人处事透着沉稳。

面对记者的疑惑,冯光华笑着解释说自己做事习惯性地提前多想几步,稳扎稳打,不急不躁。

2018年5月,鹤壁市山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德才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鹤壁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是鹤壁市监委挂牌成立后办理的第一起正处级干部留置案件。

作为案件主办人,冯光华回忆起办案细节时说道:“从宣布留置决定时王德才表现出的抵触情绪,到初期谈话中他嚣张跋扈的态度,都预示着这个案子不会轻松拿下!”在被留置的第2天,王德才主动交代了一条受贿线索。本以为后续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可当事人却消极抗拒,甚至认为“纪委监委办案就是在整人”。

王德才的这句抱怨引起了冯光华的注意,他敏锐地意识到王德才对办案人员存在不信任。

冯光华深知审查调查的初心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他认为不能把审查调查对象摆在对立面,而要换位思考,建立信任,才能帮助他们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正视组织的教育和关怀。于是,他首先选取与王德才情况相近的案例,对其进行警示教育,与其共同探讨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又有针对性地讲政策、释法理,帮助其认清形势,消除顾虑;每次谈话后,还要反复复盘,调整优化谈话方案。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半个多月,同组办案人员都有些焦虑了,冯光华仍然不疾不徐,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终于,有一天,当话题触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时,王德才突然打开话匣子,说到动情处鼻头一酸,潸然泪下。

冯光华捕捉到了打开对方心扉的“钥匙”,他推心置腹地说:“你也曾是一名满腔热血,想要为民干实事的干部。”经过一番交谈,王德才不仅在短时间内交代了调查机关已掌握的犯罪事实,还主动交代了调查机关尚未掌握的大量受贿犯罪事实。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后,王德才还主动劝说家属退出全部违纪违法资金。

冯光华说:“思想政治工作是审查调查工作的核心,贯穿案件查办全过程。在这过程中,既要有纪法震慑的力度,更要有春风化雨的温度。”他也是一直这么践行着。

“只要全力以赴,结果一般都不会差”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冯光华沉稳平和的外表下藏着一股子韧劲。

2016年,河南省纪委向鹤壁市纪委交办了一条关于该市公安局领导干部郝某的问题线索。“表面上看,郝某与商人老板并无利益往来,实则是将妻子作为‘防火墙’代其进行利益输送。”在当时技术条件下要找到郝某受贿的直接证据,需要筛查的信息量之大,无异于大海捞针。但冯光华没有打退堂鼓,他与办案人员直面挑战,从郝某入手,逐步扩大调查范围至其亲友圈,在数以万计的银行、通信记录中逐一分析可能与案件相关的信息,发现了郝某妻子账户中的一笔可疑交易,但郝某妻子坚决否认。为核实这一关键信息,办案人员持续深挖,调取相关往来财务凭证,终于形成了商人老板与郝某的行受贿证据链闭环。

冯光华形象地说:“我们就像剥洋葱一样,循着蛛丝马迹,一层一层除去掩饰郝某和商人老板利益输送的外衣。”他认为审查调查工作充满了挑战,永远也猜不到下一个需要攻坚克难的对象是什么,但“只要全力以赴,结果一般都不会差”。

2018年,冯光华主办的一起案件令他印象深刻。这起案件审查调查对象苗某某到案后很快交代了受贿犯罪事实,然而在取证时,专案组接连遭遇了三只“拦路虎”:主要行贿人案发后逃往国外;受贿行为系在境外完成,获取书证难以实现;境外赃款和房产追缴变现面临巨大困难。

“行贿人的证据关乎案件的整体效果,当务之急是先与他取得联系。”确定思路后,冯光华与专案组成员共同想办法、定对策,巧妙运用政策策略,促使行贿人在半个月后主动联系专案组。

虽一面不见,但万里传音。冯光华通过细致入微的说理、合情合法分析利害,强化其“如实配合调查是最好结局”的思想认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每天1小时、持续一个多月的电话沟通,他赢得行贿人的信任与配合。最终,在国家监委及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境外取证追赃的“拦路虎”被逐个清除。

“凡事稳扎稳打,细致认真,做足基本功”

从问题线索移交至冯光华手中起,它就拥有了一份专属文档。这份文档与初核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结构相同,每天工作结束后,冯光华都会花时间仔细梳理当天收集的证据、发现的问题。尽管细致的记录颇为耗时,但能帮助他理清思绪,明确后续路径,提升工作效率。

在冯光华的影响下,第六审查调查室的同事也逐渐养成了撰写谈话日志的习惯。与普通谈话记录相比,谈话日志包含了审查调查对象每天谈话的事件、人物及物证内容。第六审查调查室干部孔威斌说:“起初有些不理解,后来发现谈话日志就像一个数据库,只要检索关键词就能提取相关信息。”

第六审查调查室共有5名干部,平均年龄36岁,虽非全是法律专业出身,却在线索核查、内审谈话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与冯光华的培养方式分不开。

六室副主任张永立与冯光华并肩作战了5年,这也是他近距离观察学习的5年。他说:“他对于年轻人倾注了更多耐心与关心,会从文书起草、电话通知等基础工作抓起,耐心答疑解惑、分享技巧经验,帮助大家迅速成长成才。他时常提醒我们,‘凡事稳扎稳打,细致认真,做足基本功’。”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以来,冯光华平均每年驻点、出差办案200天以上,他用铁肩担正义,在一个接一个的案件里千锤百炼,在一次又一次的攻坚克难里诠释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干净担当。他说:“工作中,我做到了对组织交办的任务问心无愧、对审查调查对象及其家属问心无愧、对并肩作战的战友问心无愧,唯独对家人多了些亏欠。”但家是他永远不用说“对不起”的托底,也是他奋勇前行的动力。

本文通过讲述冯光华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多起典型案例,展现了他在审查调查工作中刚柔并济、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以及对年轻干部的悉心培养。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干净与担当,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家人的愧疚与对家庭的依赖。冯光华是纪检监察战线上的杰出代表,他的精神和工作方法值得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学习。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564.html

(0)
六合柯慧六合柯慧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