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至植绿时,共筑美丽中国新辉煌

本文聚焦当下全国进入植树好时节这一背景,介绍了我国在国土绿化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也指出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科学植绿、发展林草产业、利用植树造林助力“双碳”目标以及提升城乡绿化美化水平等内容,强调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对建设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春风轻拂大地,草木开始肆意生长,那连绵的春山,宛如一幅渐次展开的画卷,满是生机与希望。此时,从南方的温润之地到北方的广袤原野,全国正陆续步入植树造林的黄金时节。

最新的数据为我们展现了我国在国土绿化事业上的斐然成绩。过去一年,我国成功完成超过1亿亩的国土绿化任务。目前,森林覆盖率已经突破25%,森林蓄积量更是超过200亿立方米。值得骄傲的是,我国的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首位,成为全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坚定不移地推进植树造林工作,科学且大规模地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不仅是增加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更是进行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春至植绿时,共筑美丽中国新辉煌

回首过往,我国在国土绿化领域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奇迹。塞罕坝从曾经的荒原摇身一变成为了郁郁葱葱的林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也系上了绿色的围脖。“三北”工程的三大标志性战役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累计建成“互联网 + 全民义务植树”基地2600余个。这些成就无一不彰显着我国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方面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效,国土绿化工作也因此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大的优势与后劲。

尽管我国的“绿色家底”在不断增厚,但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相比,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缺林少绿”的问题依旧十分突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以及森林蓄积量与世界平均水平仍存在差距,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且分布不均。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这清晰地表明,我们仍需继续厚植林草资源,持之以恒地推动国土绿化工作,以久久为功的毅力和善作善成的态度,不断书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绿色,是美丽中国最动人的底色。科学植绿,不仅要追求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我们要坚持适地适树、适时适法的原则,根据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植被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选择树种草种,确保每一棵树苗都能茁壮成长,每一片林地都能成林成材。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林长制的引领作用,深入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精心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林草产业,是生态富民的重要产业。2024年全年,我国林草产业总产值高达10.17万亿元。森林食物产量超过2亿吨,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重要农产品。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4666.7万公顷,年产值超过2万亿元。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4000万公顷,年产值约1万亿元。我们要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原则,充分挖掘森林“宝库”的潜力,不断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绿色引擎”,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植树造林,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最经济实惠的方法。据测算,目前我国林草年碳汇量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位居世界首位,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压舱石”,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巩固和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我们既要扩大林草面积,增加林草碳库总量,又要提高林草资源质量,提升碳汇增量。同时,还要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减少碳库损失。此外,要积极创新林业碳汇应用场景,探索多种巩固提升碳汇能力的途径与价值实现模式。

种下一株新苗,就是种下一份民生福祉。2024年,我国城乡绿化美化水平持续提升。开工建设“口袋公园”6200余个,建设城市绿道7300余公里,让城市居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推窗见绿,行路有荫,出门进园”的美好。通过实施水旁、路旁、村旁、住宅旁等区域的绿化工程,农村的人居环境也得到了不断改善,美丽乡村成为了人们向往和眷恋的家园。

春光无限美好,正是植绿的绝佳时机。植树造林,惠及的是每一个人,依靠的也是每一个人。我们要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美丽中国的绿色成色一定会更加浓郁,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也将更加牢固。

本文先介绍全国迎来植树好时节,阐述我国国土绿化成果,接着指出存在的“缺林少绿”问题。强调要依据政府报告持续推动国土绿化,还从科学植绿、发展林草产业、助力“双碳”目标、提升城乡绿化等方面说明具体做法,最后呼吁大家共同参与植树造林,为美丽中国和民族永续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943.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