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当下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以婚恋综艺为例阐述利用“争议人物”赚取流量的现象,分析了真人秀中负面言行存在的合理性与危害,强调平台和制片方不应滥用关注,要发挥节目正向力量,这考验着创作者的能力和从业者的良知。
在当下的娱乐浪潮中,真人秀节目如同一面镜子,映射着世间百态。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如何让这面镜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传递出有益于社会道德和人心的正向力量呢?这不仅仅是对创作者创作本领和智慧的一场严峻考验,更是对整个行业从业者良知与担当的一块“试金石”。
在如今的真人秀市场中,“人物越有争议,节目越有看点”这一流量密码被一些节目用到了极致。
就拿某档婚恋类综艺节目来说,其中一位女嘉宾的表现可谓是“与众不同”。她言行不一,在节目中频繁说谎,还肆意地发脾气,其种种不当行为引发了网友铺天盖地的批评。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档节目却凭借这位极具“争议人物”,轻松地将各种热搜收入囊中,实实在在地赚到了大量的流量。
有人认为,真人秀节目追求的就是真实,现实生活本就有美有丑,节目里自然也可以呈现这些。而且,人物的负面言行还能起到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真人秀之所以能吸引观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观众可以通过别人的故事来反观自己的生活,无论是正面的经历还是负面的遭遇,都能像镜子一样,让观众从中有所收获。就如同小说、戏剧和影视作品中的反面人物,他们的存在是必要且合理的。从上述女嘉宾不当言行引发网友的批评这一现象,我们也能看到大众正确的“三观”。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真人秀和虚构作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像小说、戏剧、故事片等虚构作品,它们可以通过设置“惩恶扬善”的人物命运,来平衡“反派角色”的负面行为,从而清晰地传达创作者的是非判断和价值观。但真人秀节目不同,参与节目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而且录制过程通常强调“没有剧本”。这就导致节目中人物的不当言行会毫无掩饰地直接暴露在观众的视野中,错误示范和蔓延效应会更加明显。
更为关键的是,一些真人秀节目的播出平台和制片方,在逐利诉求的驱使下,将“黑红也是红”的逻辑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在黑—红的“正反馈”中,不断加大更具争议性内容的比重,进一步放大负面效果。这种行为对当下的文艺生态产生的影响,绝对不容忽视。
对于参加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来说,一旦他们将自己的家务事搬到节目这个大舞台上,就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公众讨论的对象。成为公众人物,也就意味着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受到公众的审视。真人秀节目容易引发广泛的关注,但平台和制片方绝不能滥用这种关注。那么,如何发挥真人秀节目的镜子作用,传递出有益于社会道德和人心的正向力量呢?这道考题不仅考验着创作者的本领智慧,更是对从业者良知和担当的一次深刻检验。
本文围绕真人秀节目存在的利用“争议人物”博流量现象展开讨论,指出其与虚构作品的不同,强调了负面内容放大带来的危害。呼吁平台和制片方不能滥用观众关注,要肩负起传递正向力量的责任,这不仅关乎创作者能力,更体现从业者的良知与担当。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