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时代:告别唯速度规模论,拥抱效率至上

本文围绕存量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展开,指出在该时代企业应将效率置于首位,分析了增长与效率、规模与效率的关系,并强调了企业注重效率的重要性。

存量时代:告别唯速度规模论,拥抱效率至上

在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增量经济时代和存量经济时代。在增量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像是一场做大蛋糕的竞赛,谁能把蛋糕做得更大,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据优势。然而,当进入存量经济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此时比拼的是企业切蛋糕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核心就是效率。效率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忽视效率问题。但怎样才能让企业的效率更高,切蛋糕的能力比别人更强呢?答案就是要不断地提升效率,努力做到“效率为王”。

过去,人们评判企业的标准主要集中在增长和规模这两个方面。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投资经验的人,我收到过上万份商业计划书,这些计划书的核心思想大多是“我未来可以做到多大规模”“我可以实现多快的增长”,很少有人会提及“我的企业运营效率有多高”,既没有说明当下的效率水平,也没有展望未来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增长加速后,效率将会达到怎样的高度。当我与企业创始人沟通时,一旦问到有关效率的问题,很多人都答不上来。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我们不是传统行业,传统行业才讲效率,我们是互联网行业!”但实际上,互联网企业追求的“快”和“大”背后,体现的正是效率。

存量经济时代,是效率为王的时代。这意味着效率要压倒一切,尤其是要超越“增长”和“规模”这两大传统标准。企业必须将原本可能排在第三位的“效率”,提升到企业创始人、企业经营者思维的首位,让它成为压倒企业对增长和规模渴望的关键要素,这样企业才能在新的经济周期中更好地生存下去。

新的经济周期并非是两三年的短暂窗口期,也不是暂时的低谷,我们要做好应对10年以上挑战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发展需要关注以下两组重要的关系。

增长与效率的关系

企业经营就如同开车,不仅你在开,同行也在开。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大家比拼的是谁开车的速度更快,根本不会在意油耗的多少。只要你开得足够快,比同行先到达下一个加油站,你就能加满油继续前行。

对于企业来说,“油”就是VC/PE的资本,像嘉御资本这样的机构提供的资金就相当于“油”。在增量经济时代,“油”既多又便宜,企业都在拼速度,都想快点到达下一个加油站,加满油后继续保持领先,甚至还会把加油站里的油全部加完,让其他同行无油可加。

然而,进入存量经济时代,“油”变得少且贵。这里的“油”代表资本,资本变贵意味着企业估值降低。我们曾投资过一家企业,其估值达到60亿元,后续融资3亿元,股权仅稀释了5%,创始人觉得融资成本很低,认为还可以再稀释5%的股权,进而再融资3亿元,甚至未来融资额度还会更高。但如果企业估值只有10亿元,情况就截然不同了,融资3亿元意味着会稀释掉30%的股权,融资三次后创始人在企业的股份可能就所剩无几了。

当油多且便宜的时代结束后,开车就不能只比速度了,而是要开始比拼油耗。同样一箱油,谁的车油耗低,谁就能开得更远。当然,在保持低油耗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开得比别人快,这就需要考量开车技术和车的性能。如果还能找到省油的捷径,那就会更具优势,能够比别人更快地到达终点。

创业和投资也是如此,都要考虑“赛车手”的水平、“赛车”的性能和“赛道”的选择。“赛车手”指的是企业经营者,企业经营者水平高,企业的“油耗”就低;“赛车”的性能代表企业的经营模式、商业模式,如果善于将企业调整到低油耗、低功率模式,企业就能走得更远;“赛道”的选择也很重要,有些路费油,有些路则是捷径,能够更省油,选对了路,企业的“油耗”也能降低。车速与油耗的关系,就相当于企业中增长与效率的关系,这也是我们要关注的第一组关系。

规模与效率的关系

我们仍然用开车来比喻,规模与效率的关系更像是用货车拉货。假如你有一辆载着超大集装箱的大货车,而我有一辆小面包车,你的载货量是我的10倍,这意味着你拉一趟货的收益相当于我拉10趟的收益。

在增量经济时代,大家肯定都倾向于选择大货车,甚至觉得越大越好,因为在那个时候集装箱总能装满,规模大就意味着产能大、效益高。但进入存量经济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大货车不一定能装满货物,拉一趟货不仅赚不到很多钱,还可能出现亏损。相比之下,小面包车多跑几趟反而更有优势。

如今,许多企业仍然在盲目扩大产能,盲目建设销售网络、搭建大销售团队,企业规模搞得很大,看似冲高了GMV(商品交易总额)和营收,但最后利润却不见增加,甚至还减少了。这就是只知道追求规模,忽略了效率的结果。

最近几年,我们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当年的一些超级“独角兽”企业不断倒下。这些企业倒下并不是因为缺钱,恰恰相反,它们都是当年加满了油,并且多次获得融资的企业。这些有优势的企业倒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只看重增长而忽视效率,只关注车速而不关注油耗。有好几位独角兽企业创始人在媒体上反思,称如果自己当年没有拿到那么多钱,可能就会更重视省钱,更加谨慎地控制支出,而不是没有效率地追求增长,消耗了原本充足的“油”,加速了企业的死亡。

以互联网二手车企业为例,有些企业在拿到融资后便疯狂追求规模,从初期一个月交易几千辆逐渐上升到一个月要交易几万辆。数据看上去很漂亮,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们的效率并没有提升。这是因为卖二手车和新车不一样,新车从几千辆到几万辆,上游的品牌商随着销售量的增加会不断地增加返点,也就是能提高每辆车实际交易成交的毛利率。而二手车的卖家都是单一用户,对每个卖家来说,你帮平台卖的每辆车和整体卖的规模并无关系,即不会因为你卖得多,平台就给你增加更高的返点和佣金。所以互联网二手车企业是典型的有规模不一定有效益的案例。如果不能解决单车交易的毛利覆盖经营成本的问题,规模越大,就只会带来越多的亏损。

商业的本质不仅仅是追求增长、扩大规模,更要注重效率。在存量经济时代,高效率的企业照样可以脱颖而出。企业应该先提升效率,再追求速度,最后扩大规模。反之,如果企业没有效率地增长,那么不是在慢性自杀,而是在加速自杀。企业要摆脱唯速度论和唯规模论,不要总是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比去年翻了几番,而要关注翻几番后人效有没有降低、平效有没有降低、毛利率有没有降低、市场营销费用投入产出比有没有恶化、库存周转有没有变糟等问题。

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企业既有增长又有规模,同时效率也能得到提高。最怕的是很多企业只看重增长和规模,而效率指标却在不断下降,那最终只会走入死局。

本文指出存量经济时代企业应将效率置于首位,分析了增长与效率、规模与效率的关系,强调企业要摆脱唯速度和规模论,注重效率提升,实现增长、规模和效率的平衡发展,否则将面临困境。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019.html

(0)
六合柯慧六合柯慧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