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金融沙龙”第四期活动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圆满举行,围绕《“走出去”的金融服务——以商业银行的视角》主题展开深度研讨。多位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就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市场风险、融资难点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金融机构构建中企全球化“安全网”以及多方协同赋能企业出海提质增效的观点和建议。
近日,备受瞩目的“陆家嘴金融沙龙”第四期活动在上海浦东陆家嘴顺利落下帷幕。此次沙龙以《“走出去”的金融服务——以商业银行的视角》为主题,吸引了众多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与,现场展开了深度的研讨与交流。
在沙龙的圆桌讨论环节,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王晓担当主持,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糜良、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涂群、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钱心浏、蚂蚁集团跨境业务管理部副总经理刘欢、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余承志等五位嘉宾齐聚一堂。他们围绕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市场风险、法律差异、融资难点以及新的服务需求等关键话题,展开了深入且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金融机构如何构建中企全球化“安全网”?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道路上,融资、结算和风控等环节都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涂群认为,从商业银行服务企业“走出去”的角度出发,可以积极践行FT账户(自由贸易账户)所释放的政策红利,从而助力企业实现更好的跨境经营。
具体而言,存在两方面的情况。一方面,对于主体离岸且业务也离岸的企业,它们在境外以非中国居民的身份注册,在境外的开户、汇兑、结算、融资等方面都需要协助。这类企业希望能有既熟悉国内情况,又能让其享受国际税收优惠的银行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对于离岸业务主体在国内、具有居民身份,但在离岸贸易、离岸租赁、离岸航运等业务方面有跨境结算需求的企业,通过FT账户体系能够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更便捷、综合的跨境结算服务。涂群还结合企业实践指出,银行在“一带一路”国家项目、贸易融资相关的重要企业上,能够发挥集团和研究院的优势,搭建跨境律所联盟,帮助企业识别所在国家的风险预警,构建全面的风险缓释服务体系。
钱心浏提到,中资企业如今在海外的经营与几十年前单纯卖货到海外的风险级别已大不相同。国家外管总局、人民银行对企业管理风险早有战略布局和指示,商业银行在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的管理战略和理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中资企业在管控风险时可能存在误区,有时会做出主观判断。因此,从技术支持层面,配合和帮助企业分析风险、量化风险,并形成各自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在跨境电商的服务和风险防范方面,刘欢指出,近年来为中国跨境电商提供的包括金融支付在内的各类配套服务(如仓储、营销)日益丰富,渠道增多,信息也更加透明。从外部环境来看,呈现出两个明显趋势。一是传统主流市场的不确定性在不断增强;二是新兴市场的新需求正不断被发掘。如今,中国出口电商卖家不再局限于在主流平台、单一平台开设单一店铺,而是会更有规划地进行全球布局,寻找不同的小平台和新机遇来开店。通过与境内外持牌机构合作的支付机构,卖家可以用一个账户管理来自全球的资金收付,解决资金管理难题,享受快捷、安全、普惠的跨境支付服务。
多方协同赋能企业出海提质增效
如果将法律合规视为企业出海的“底线”,那么海外投资效能提升则是企业出海的“天花板”。在外汇风险对冲、跨境资金池搭建等环节,通过律所平台、商业银行等专业力量形成服务闭环,既能保障企业资金链安全,又能让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拓展上,这是产融结合提质增效的关键支撑。
糜良认为,中资企业在当地市场获得融资的难度较大,而中资银行,尤其是国内大型国有银行,在这方面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对客户的深入认知。国有商业银行应积极创造更好的监管配合环境,争取更多的业务授权,在跨境、直贷、并购贷款等环节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持。
从实际业务角度来看,糜良指出商业银行已进行了很多国际化布局。例如,通过全球分支机构成为出海企业在不同国家的“熟人伙伴”,在企业“走出去”之前,就能帮助其在有分支机构的地方进行合理安排和调度。当然,银行在关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更注重资金安全、融资以及不同货币之间的安全与顺利使用,而这一过程离不开专业机构的协同合作。
余承志指出,鉴于当前全民出海的现状,中国客户前往的国家众多,其在当地的需求已超出一线国际律所的服务范围,或者说中国客户对服务价格的期望与一线律所的实际收费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仅仅依赖一个国际平台,需要搭建新的网络,打造以华人为主、具备当地中文沟通能力、“小而美”且性价比更高的律所平台。这样的平台不仅能为众多中小型企业提供出海所需的法律服务,还能满足大客户在海外的一些小需求。此外,在跨境投资和并购过程中,银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很多欧美交易中,可以实现签约和交割同时发生,但在中国这很难做到。国外的律师、投行和卖家对此不了解,会对中国企业的交易确定性提出质疑。如果金融机构能够提供银行保函,就能增强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中的确定性。
“陆家嘴金融沙龙”第四期活动聚焦中企“走出去”的金融服务,嘉宾们围绕中企面临的各类问题展开讨论。金融机构可通过践行FT账户政策红利、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等构建中企全球化“安全网”,同时多方协同,包括银行争取业务授权、搭建新的律所平台等,赋能企业出海提质增效,保障企业资金安全并促进核心业务拓展。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