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西郊街道基层治理工作,介绍了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1 + 6 + N”工作体系建设,探索“三心四进”基层治理模式,从党建引领、资源融合等方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并阐述了后续工作方向。
在当今社会治理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近年来,西郊街道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并大力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街道持续推进“1+6+N”工作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出了具有西郊特色的“三心四进”基层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意义重大,它不断延伸了社会治理的触角,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落到实处,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治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在党建引领方面,西郊街道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延伸党建触角。西郊街道秉持“网格划分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工作思路,精心构建起了“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目前,已建立小区党支部21个,楼栋党小组67个,党员中心户132户。这种体系使得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与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实现了互融共促,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是创新活动载体,凝聚党群合力。街道积极推行“一村(社区)一品牌”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以“体现党建效能、突出实践特色”为目标,坚持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紧密结合。持续开展“党员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活动,通过不断创新载体,丰富活动的内涵和形式,让党建引领在加强基层治理和促进为民服务方面真正见到成效,切实凝聚起了党群合力。
三是弘扬红色文化,深化德治实践。西郊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重要阵地,整合辖区内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红色故事会”“红色精神宣讲”等活动。截至目前,今年已开展相关活动20余场,引导党员群众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厚植家国情怀。同时,街道注重发挥德治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家风家训传习”“身边好人评选”“移风易俗宣讲”等活动。其中,“移风易俗宣讲”活动覆盖群众超过1000人次,形成了“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良好氛围。
聚焦资源融合
构建共建共治“同心圆”
西郊街道牢固树立“治理共同体”理念,积极探索“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街道统筹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多方力量,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切实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实效。
在实际治理工作中,西郊街道重点开展了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加强纠纷调解,维护社会稳定。西郊街道将“三心四进”基层治理模式作为调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例如,程江社区小区居民因加装电梯问题引发了纠纷,部分居民担心施工噪音和安全隐患,反对安装电梯。针对这一情况,街道和社区两级干部迅速行动,成立专项调解小组。他们多次召开居民座谈会,认真倾听各方诉求,耐心解释相关政策,积极协商解决方案。经过多方不懈协调,最终各方达成一致意见,电梯得以顺利安装。居民代表特意送来一面写有“为民服务显担当,排忧解难暖人心”的锦旗,对街道和社区干部的务实作风和为民情怀给予了高度赞扬。
二是消除安全隐患,守护校园安全。针对乐育小学门口废弃供电铁塔存在安全隐患、人行道长期堆砌杂物等问题,街道主动与供电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并迅速组织拆除工作,彻底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街道组织综合执法队在校园周边开展整治行动,对堆砌在人行道的杂物进行全面清除,恢复了道路畅通,切实保障了师生的出行安全。
展望未来,西郊街道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在提升治理效能与服务质量的道路上,西郊街道将笃定前行,努力把街道打造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基层治理典范。
本文详细介绍了西郊街道在基层治理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1+6+N”工作体系建设,探索“三心四进”基层治理模式,在党建引领和资源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解决了诸多实际问题。未来,西郊街道将继续深化治理工作,致力于打造基层治理典范。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