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展开,介绍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对于6G标准化制定、商用时间的阐述,以及6G在交互方面与5G的差异和未来发展方向。
3月29日,一场备受瞩目的行业盛会——以“探索技术趋势,引领产业创新”为主题的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在中关村论坛期间盛大举行。
在当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透露了6G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他表示,6G将在今年7月正式开启标准化制定的进程,而真正实现商用预计要到2030年。
张平院士进一步解释说:“6G的商用推进有着非常清晰且良好的节奏,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按照既定计划,今年七月,会初步征集一些技术提案并进行评估;到2028年,将开展产业化验证工作;直至2030年,6G将正式投入商用。”在他看来,6G并非突然出现的新技术,而是随着5.5G逐步发展成熟的一个阶段。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需要深入探讨AI能为6G带来什么,以及6G又能为AI的发展提供哪些助力。
谈及6G的应用场景,张平院士指出:“6G未来一部分是服务人类的,但更大的部分将会是服务于无人机器的。”他还强调,6G与5G会给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6G的交互将具备感知性,就如同人类的自然智能一样。目前,人工智能在交互方面还存在不足,机器尚不能实现像人类一样的有效交互。现在进行的大模型训练,是将人类的动作等行为转化为数据,以此对大模型进行训练,进而指挥相应的动作。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是要让其能够像人类一样与环境进行有效交互,并且具备预测能力,从而使机器人的运行更加流畅自然。
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上张平院士透露的6G发展信息,包括今年7月开始标准化制定、2030年商用,阐述了6G与5G在交互上的差异以及未来人工智能结合6G的发展方向,展现了6G技术未来的巨大潜力和变革性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