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产业融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制度创新与服务模式革新,加速“双链”融合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创新效能释放面临的问题及破题路径,还列举了制度创新和创新服务模式的实例,强调要加快促进“双链”融合,释放新质生产力效能。

科技与产业融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制度创新与服务模式革新,加速“双链”融合

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达成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在政策的积极引领与市场的强劲驱动双重作用之下,我们有必要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开展机制创新以及重组各类要素等方式,推动科技与经济实现“双向奔赴”。如此一来,方能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助力产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产学研协同不够顺畅等问题,如同沉重的枷锁,严重制约着创新效能的充分释放。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通过实施科技成果赋权、调整职称评审标准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为科研人员卸下不必要的负担,给予他们更大的创新空间和动力;同时,让市场在技术定价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使技术能够更好地契合市场需求,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

近期,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 135 万件存量专利中,超过 94 万件被纳入可转化资源库,并与 45 万家企业实现了精准对接。这一举措充分彰显了制度创新对于要素流动的强大撬动作用。与此同时,八部门推动技能强企方案的落地实施,从另一个角度凸显了人才在创新要素配置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人才作为创新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创新的成效和质量。

要加快促进科技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创新服务模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深圳,科技成果超市衍生出了“货架经济”,为科技成果的展示和交易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在西安,西安交大技术经理人学院推出了“全链条服务”,从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到产业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这些以市场化思维重构创新生态的举措,有效地打通了实验室与生产线之间的堵点,使得科技成果能够更加顺畅地走向市场。这也激励着我们进一步加快完善“企业出题、院所领题、联合答题、市场验题”的创新路径,通过创新驱动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的效能,推动市场需求的牵引力与科研供给的支撑力加速形成强大合力。

本文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展开论述,指出当前创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通过制度创新和创新服务模式的实例,强调促进“双链”融合的重要性,旨在通过创新驱动释放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211.html

(0)
东京迎荷东京迎荷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