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网上“低价好房”的虚假宣传现象,记者通过实地探访揭示此类房源背后的种种套路,同时展示网友遭遇的类似骗局,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警惕虚假房源,最后介绍了上海出台的整治房源信息发布乱象的新规。
在当今网络时代,各类信息铺天盖地,房产领域也不例外。网上充斥着大量看似诱人的“低价好房”信息,让不少购房者心动不已。然而,这些“低价好房”真的靠谱吗?
打开各大短视频平台,满屏都是房源推介信息。“上海市中心200平方米大平层,600万元不到”“78平方米可靠房源,到手200万”等宣传语让人眼花缭乱,价格之低令人咋舌。还有各种诱导话术:“有兴趣的话,可以私信跟后台联系”。
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听上去“价廉物美”的房子,实则是“镜花水月”,背后隐藏着诸多陷阱,诱使购房人一步步陷入泥潭。行业资深人士透露,“网上卖房”模式已经发展成为行业“黑灰产”,其中暗藏获取流量、套取信息、骗取押金等“套路”。
某博主晒出“低价房”图片
“低价实惠”房充斥平台
在小红书平台上,搜索“房源”“好房”等关键词,瞬间会弹出近千条笔记。像“静安区大平层,248平(方米)送50平(方米)花园大平层仅870万”“浦东陆家嘴270平(方米)带露台江景大平层仅950万”“黄浦区实惠3房好房,总价350万,错过不再有”等信息随处可见。经过查询发现,博主们晒出的“低价好房”,无论是均价还是总价,均低于周边相邻地段房价的20%至30%左右。
其他视频平台也有不少贴着“低价”“实惠”“不可错过”标签的“房源”。其发布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发视频,比如一个“房产博主”的视频号“作品集”内,罗列着近百条短视频,封面往往是一张模糊的房产照片,点开视频,全程都是用彩色的大号字体打出“38万即可购买”“上海最便宜房子”“独立产证,当天可过户”等宣传语;另一种是开直播,主播们在直播间里“侃侃而谈”,有的主播为了吸引眼球,直接大声喊出:“要‘上车’的亲们,‘关注’左上角后直接私信我们,现在有人免费带看房源。”
在“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同样充斥着各类打着低价好房旗号的视频作品。但绝大部分视频并没有明确的地址信息,有些是以第一视角直接在房间内拍摄,有些则是几张图片滚动播放,仅凭这些细节,根本难以辨别房源的真实性。
某微信视频号上,有卖房博主打出“上海最便宜”等字样的标语 网络截图
网络博主向记者推荐精装房时号称“民用水电”,可记者线下探访发现并非如此
现场发现民用变商住
为了进一步探清网上“低价房源”的真相,记者选中一套“南京西路180平(方米)纯居住精装现房,总价500万(元)”的推荐房源,私信询问发布该房源的小红书博主。对方立即“秒回”,称该房源真实在售,是民用水电,还让记者提供微信,要发具体的项目资料。记者发现,无论是选择“立即预约”还是“电话联系”,都必须留下个人手机号等真实信息。
记者发送信息仅2分钟后,就接到一个“180”开头的电话。当记者提及早已选定的南京西路的房子时,对方却称是“同事”没及时告知。随后,记者与对方约定一同前往南京西路实地看房,在地铁站附近碰面后,一名自称中介经理的男子示意记者跟他走。一路来到武定路后,对方才表示“成熟”房源就在这里。
记者跟随他走进一栋商务楼的15楼,发现这里本是一整层办公楼,如今被隔成4间,各自独立。推开大门,房型十分奇怪:号称18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客厅”就占去120多平方米,中间突兀地用移动门“隔”出一间“儿童房”,小卧室亦是由一间办公室改造而来。房间内,只有一个简易的半开放厨房和卫生间,角落的淋浴房似为临时搭建。面对记者“说好的‘大平层’,原来是指‘商住两用’房”的质疑,对方满脸堆笑,称可以入住,只是水电煤贵一点,还强调地段、环境和采光都很好,甚至表示价格可以再谈。
记者以对方“不诚信”为由脱身,没想到几分钟后电话再次响起。另一名“房产中介”称,在黄浦区马当路上有一套“好房”,可以马上去实地看看。记者打车来到现场后,发现约定的位置是一处绿地,周边并无楼盘。一名身穿冲锋衣的男子自称是“专属中介”,当记者询问房子在哪时,他却让记者随意挑选,还掏出手机打开一个网站。记者以看不到现房为由借故离去,此后几天,不断接到各种房产推销的电话,不胜其扰。
网友称黑中介套路多
实际上,记者的经历并非个例,多位网友都遭遇了类似“套路”。刘先生因工作繁忙,没空去线下实体中介门店看房,等他在网上相中一套房子,想再“回看”时,原始链接已遭删除。陆女士在线上看了房,留下手机号码后,立即遭到“电话轰炸”,好几个没听说过的中介公司找到她,吓得她那几天都不敢接陌生电话。
记者发现,多个平台博主发布的短视频“流量”往往都不低,小红书笔记的“爱心数”最高有近2000个,微信视频号博主的实时观看量“轻松破万”。评论区里、直播间内,甚至还有不少疑似“水军”的账号,不断留言、发弹幕、炒热度。这些“卖房中介”往往采取线上引流的方式,先将热度“拱起来”,吸引网友的眼球,再实施下一步操作。
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看房被坑钱的经历:看似“诚意满满”的中介经理,将买房人带到实地后,拿出一张“预看合同”,表示要“先交押金才能往下谈”。等到转账之后,再次联系该中介,要么关机要么被拉黑,最终落得“人去房空钱泡汤”的结局。
业内提醒警惕假房源
对于网上充斥的各种“低价房源”,在房产业从业15年的资深人士“小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消费者来说,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不论在哪个平台,如果房产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就需警惕是否为“虚假房源”。她指出,网上所谓的“低价卖房”已经发展成为行业“黑灰产”。如今,部分社交网站和自媒体博主都会涉猎房产交易领域,他们在本质上没有稳定获得客源的渠道,就会想一些“歪门邪道”,其中包括“以次充好”“货不对板”甚至完全虚构房源。
“小批”举例说明,以“商住两用”来冒充“纯住宅”,是部分业内无良中介惯用的伎俩之一。房屋的材质、隔音效果、物业配套都没法跟上,甚至还涉嫌“非改居”,等购买以后再获悉无法入住时,卖家早就跑远了。她还指出,网上低价房源的背后,大多隐藏着别有用心的目的,要么是吸引眼球获取流量,要么是获取购房者个人信息加以利用,甚至一步步将购房者拉入精心设计的骗局,牟取钱财。
对此,“小批”提醒市民,应尽量选择业界认可的“大平台”。一方面,大平台有内部自查自纠资质;另一方面,房地产是交易频率较低、交易金额巨大的行业,一般而言,大品牌和业内资深房产经理都会更爱惜自己的羽毛,不会为了一两套房产的成交,而“知假造假”欺骗消费者。她还根据长期的从业经验总结出,若发现虚假宣传,应及时截图或录音,作为后续维权依据。只有共同净化环境,才能让行业生态变得更好。
【最新进展】本市出新规整治乱象
在各大视频平台发布房源信息,真的能不受约束吗?记者了解到,本市已经出台相关规定,对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房源信息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3月12日,上海房地产行业协会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信息发布的工作提示》,明确提出,依据管理部门要求,为规范新媒体平台房源内容,打击编造发布不实房地产信息的行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和良好房地产市场秩序,要求各房地产经纪企业规范房源信息发布。
具体而言,房地产经纪企业的新媒体平台注册用户,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涉及上海市房源的短视频、图文帖等,不得含有这些内容:第一,使用“抛售、砸盘、跳水、腰斩、暴跌、大跌、撑不住了”等夸张性广告语。第二,故意报低房源实际价格,或只标注首付价格且不作说明。第三,对非居住房源使用“公寓、商住、大平层、不限购”等误导性表述,或包含住宅功能的误导性描述。第四,其他不实内容。
对于涉及违法广告、虚假宣传的行为,管理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经查实违法违规的房地产经纪机构从业人员,将依据“黑名单管理规定”纳入行业“黑名单”。
本文围绕网上“低价好房”展开调查,揭示了其背后的虚假宣传和黑灰产套路,包括房源与描述不符、骗取信息和押金等问题,同时展示了网友的类似遭遇。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要警惕虚假房源,选择大平台购房,并保留维权证据。最后介绍了上海出台的整治房源信息发布乱象的新规,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净化行业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