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讲述了作者在小城永济街头漫步的惬意感受,随后与好友来到老堡子村的马远画廊,参观尚玉兰老人的剪纸作品展。文中介绍了尚玉兰老人的精湛技艺,展示了剪纸作品的丰富多样,包括传统剪纸和融合永济特色的现代剪纸,还通过“华夏之花”单元的作品,让作者感受到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
“河东春来早,蒲坂花有约。”在这美好的时节里,我愈发沉醉于小城永济的街头巷尾。我总爱用“漫行过巷陌,悠然见世情”来形容自己的漫步之旅。
沿着幽静的小巷缓缓前行,我像是走进了时光的长河。那一张张年代久远的旧墙画,宛如岁月的书签,记录着这座小城的时代变迁;一幅幅寓意深刻的新对联,则像是文化的使者,传递着小城的文脉渊源。偶尔,我也会停下脚步,旁听几句邻人之间家长里短的唠嗑,感受着生活的烟火气息。在这慢节奏的行走中,我尽情地释放着身体的疲惫,充盈着心灵的空虚,深刻地感受着生活的惬意,也为生命的美好而感动不已。
有一天,我约上好友,沿着富强西街向东出发。当我们走过城东街道黄家堡南城门遗址时,老堡子村大门旁的一副嵌名对联映入眼帘——“天地人和开城中气象,德仁善美彰老堡文明”。不远处,还悬挂着一副大红标语:“玉兰花开——非遗传承人尚玉兰剪纸作品展”。顺着路标的指引,我们拐进了朝南的小巷。
这条一眼就能望到尽头的丁字巷,布局十分精巧。十多座小院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两两相对,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其中,第二家小院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外墙被粉刷成深灰色,上面搭配着两个精致的圆形窗棂,古铜色的琉璃瓦当覆盖在墙顶,显得古朴而典雅。门楣上写着“悠然”二字,右边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着几块字匾,分别是“永济市文联‘艺术服务人民’示范点”“永济市美术家协会创作基地”“永济市美协水彩艺委会”等。左边悬挂的木板上写着“马远画廊”,看来这里就是剪纸展览的举办地了。
站在小院门前,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到了南宋画家马远身上。他出身绘画世家,存世的《踏歌图》《水图》等作品都是艺术的瑰宝。马远作画独具特色,善于小中见大,常常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因此被称为“马一角”。虽然他一生久居江南,但作为永济籍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许,这正是小院主人的匠心所在。
轻轻推开院门,眼前的景象宛如一幅江南风景图。院内中间是一方小巧玲珑的池塘,一座精致的小桥横跨其上,几块太湖石点缀其间,增添了几分雅致。院子四周以绿植为主,空隙处还间杂着菊花、金银花等花卉。一对引颈汲水的白鹅雕塑,一大一小,栩栩如生,仿佛真的在水中嬉戏。
在小院的客厅前,放置着配有尚玉兰老人大幅照片的简介。看着照片上精神矍铄的老人,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她就是我十多年前就熟知并敬佩的那位老妈妈。令人钦佩的是,她持剪不辍,在九十岁高龄之际,依然孜孜不倦地传承着永济的剪纸文化。
剪纸,被誉为“抽象的民间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永济这座小城,有许多热爱剪纸的民间艺术家,他们用手中的剪刀和纸张,创造出各式各样寄蕴美好、生动传神的剪纸作品。这些作品既保留着生活的朴素,又反映着人们对幸福的憧憬。
十多年前,我在尚妈妈儿子编辑的一本书册中,读到《我的父亲母亲》一文,对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一生务农,还曾担任村、队干部,品性宽厚,心灵手巧。唱蒲剧、裁衣服、蒸花馍,这些对她来说都是拿手绝活,而剪纸更是她的强项。只要看到任何样品,尚妈妈仅用铅笔简单勾描一下,就能用一把剪刀将它们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
走进剪纸展厅,百余幅精美的作品有序陈列,让人目不暇接。有寓意美好的龙凤呈祥、狮子滚绣球、多子多福、十二生肖等传统剪纸,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好祝愿;还有融合永济特色的民俗活动、牛肉饺子、扯面等元素的现代剪纸,构思精巧、形象生动,展现了永济的地域文化特色。
其中一幅名为“蒲剧”的剪纸,格外引人注目。画面上有三个人物,虽然没有具体的戏曲名称,但一看便知,描绘的是脍炙人口的《西厢记》剧情。只见左边的张生眉清目秀,头戴幞巾,衣袂飘飘,腰间的绶带随风摇曳,尽显书生的儒雅风度;右侧的莺莺体态娇羞,纤纤素手持一柄花伞,娉婷袅娜,环佩叮当,宛如一位大家闺秀;站在中间的红娘左手执扇,右手拿帕,小巧灵动的璎珞挂于脖颈,她双膝交错,半蹲向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欢快喜乐的情景跃然纸上。整幅图案疏密有致,细节传神,人物双目炯炯,扇骨清晰可见,观之仿佛能听到响遏行云之音,感受到吴带当风之美。
当走到第五个单元“华夏之花”时,我被那朴拙大气的风格深深震撼。一幅幅红黑套色的剪纸,将陶钵、盆、罐、篮、碗等生活器具有序排列,远古先民曾使用的器物仿佛穿越时空,呈现在我的眼前。看着这些亲切又古雅的造型,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感受到了文明的源头。这一张张“文物”剪纸,带我回到了舜陶河滨、建都蒲坂的上古年代。
流连在历史的黄河岸畔,我恍然大悟,这间小小的展厅,就像一扇窗口,让我看到了家乡的一整条文化之河。从虞舜之德到马远之画,从蒲剧之音到剪纸之艺,它们以一种涵容交会的风格统一在尚妈妈的作品中,展现了永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玉兰又名应春花、望春花,是最早迎接春天的花朵。尚妈妈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用一双巧手,描绘出生活的喜乐;持一把小剪,剪出一路繁花似锦。
张彩霞
作者通过在永济街头的漫步,引出对尚玉兰老人剪纸作品展的参观。详细介绍了展览所在小院的特色以及马远的相关背景,描述了尚妈妈的精湛技艺和丰富人生经历。着重展示了剪纸作品的多样性,包括传统与现代题材,尤其是“蒲剧”和“华夏之花”单元的作品,让读者感受到永济剪纸文化的魅力以及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对尚妈妈传承剪纸文化的敬佩之情。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