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篮球之名,长三角青少年体育一体化发展正当时,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搭建平台,助力后备人才成长

本文聚焦于3月30日落幕的第一届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上海站比赛,阐述了该赛事在长三角青少年体育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介绍了赛事启动的优势、办赛初衷获得的认可,还探讨了赛事质量提升以及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等相关话题。

在3月30日这一天,第一届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上海站的比赛圆满落下帷幕。本届赛事以“角逐未来”为主题,寓意深远。长三角地区宛如一个强大的磁场,汇聚各方力量,正全力书写着青少年体育一体化发展的崭新篇章。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新篇章就从篮球领域开启,以青少年三大球赛事的创新为引领,紧紧围绕服务“三大球”振兴大局这一主线,精心擘画着长三角青少年体育一体化合作的宏伟蓝图。

以篮球之名,长三角青少年体育一体化发展正当时,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搭建平台,助力后备人才成长

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的顺利启动,有着多方面的优势。一方面,“高铁圈一个半小时”的交通便利条件,为赛事的举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让不同地区的参赛队伍能够便捷地汇聚在一起。另一方面,该地区拥有较为深厚的后备人才储备。在CBA联赛的36支队伍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球队就有6支。不仅在高水平联赛中表现出色,在2024年全国U15、U17青少年篮球联赛里,长三角地区的球队也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份额。中国篮协竞赛改革专家组成员、上海体育大学副教授张琪指出:“长三角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篮球人口。”这里还拥有丰富的品牌赛事资源,例如浙江省、江苏省都有自己的男子篮球超级联赛,上海有市篮球冠军联赛,安徽有俱乐部超级联赛。如今,又新增了针对青少年的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基于庞大的篮球人口基数,赛事体系得以更加完善地搭建,竞赛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高,这无疑有利于更多后备篮球人才的培育和成长。

这样的办赛初衷,得到了参赛队员和教练员的一致认可。首届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首日赛事结束后,来自上海向明中学的女篮队员陈端贤激动地说:“这次比赛各支队伍的水平都很高,能有这样大的平台,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和不同地区的队伍交流和学习,磨炼自己、磨炼队伍,感觉很激动。”

凝心聚力

共谋一体化发展

在不断扩大赛事供给的同时,赛事组织者也高度重视赛事“质量关”,致力于擦亮赛事IP,打造区域赛事标杆。

以篮球之名,长三角青少年体育一体化发展正当时,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搭建平台,助力后备人才成长

来自不同青训模式的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与此相关的管理者、参与者,都在思考如何找到内生自驱力,培养出更多更高水平的篮球人才。在赛事期间举办的一场以“可复制的自驱力”为主题的长三角青少年篮球发展对话分享会上,与会嘉宾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中国篮球协会竞赛部部长肖红安指出,在中国篮球的青少年人才培养体系中,传统体校面临留人难的问题,职业俱乐部则存在偏功利化的现象,青训投入仅占总支出的3%至5%。他强调:“大量的后备人才,是在学校。”不过,校园篮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训练保障和水平较低、高水平教练员匮乏、综合保障能力不够、成才率低等。要改变这些现状,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统一技术标准、教练认证体系以及完善赛事体系。

来自浙江临海的回浦中学党委书记王卫兴则从学校的视角,分享了“回浦经验”。自1982年组队以来,回浦男篮经过4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在过去两年里七夺全国冠军。除了做好“抓选材、育梯队、促训练”的体教融合工作外,很关键的一点是,“我们的传承发展做得很好。”王卫兴介绍说,这些年来回浦的教练都是从回浦毕业,大学毕业后再回到回浦来执教。“每一位球员都有回浦情结,这就是我们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本文围绕第一届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上海站比赛,展现了赛事在青少年体育一体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包括利用地域和人才优势推动赛事举办、得到参赛人员认可等。同时也探讨了赛事质量提升和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的问题,不同嘉宾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经验。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有望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青少年体育的一体化进程。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483.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