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宇树科技展开,先是介绍了4月1日午后传出的蚂蚁集团和中国移动计划投资宇树科技的消息,以及宇树科技创始人对此的回应。接着回顾了宇树科技的发展历程、产品情况和过往融资情况,还提及市场上资本对具身智能的热捧。最后探讨了人形机器人商业前景的争议,以及宇树科技在技术上的新突破。
图片来源:图虫网
4月1日午后,一则消息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传闻称,蚂蚁集团和中国移动计划对人形机器人独角兽宇树科技进行投资,一时间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稍早之前,部分媒体就曾报道,宇树科技有引入新投资方的计划,其中就包括蚂蚁集团和中国移动,不过目前双方还在就具体的投资份额进行沟通。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融资并非是一轮完整的新融资,而是定向给特定的投资方开放少部分份额。蚂蚁集团和宇树科技就投资事宜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和沟通,并且此次融资的估值相比之前的80亿元并未提升。而一位接近宇树科技的FA(财务顾问)人士则透露,此次融资的估值低于100亿元。
然而,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很快对这一传闻做出了回应,明确指出“新闻不实”。
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最初专注于四足机器狗的研发和生产,之后逐渐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2024年5月,宇树科技推出了身高约127厘米的人形机器人G1,其基础版售价为9.9万元。
这一事件被视为宇树科技乃至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一个重要节点。在此之前,由于人形机器人技术复杂,对软硬件和AI能力的要求极高,导致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实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而宇树科技成功降低了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因此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2025年春节期间,宇树科技旗下的H1人形机器人在春晚上的精彩表演,更是将具身智能的市场热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一时间,市场上热钱涌动,大量资本开始纷纷押注具身智能领域。3月底,成立仅50天的机器人公司它石智航被曝光开启了第二轮融资,其估值已经达到了数亿美元。更早之前,机器人公司维他动力也宣布完成了2亿元的融资,这家公司成立仅百天左右,就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
作为行业的焦点,宇树科技变得更加炙手可热。今年以来,不少投资方都在积极寻求投资宇树科技的机会,但都未能如愿。
公开信息显示,宇树科技上一轮融资是在2024年9月,由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领投,深创投、美团龙珠、红杉中国、中信证券、源码资本等14家知名投资机构跟投。当时宇树科技的估值达到了80亿元。
自那之后,宇树科技就再未传出确切的融资消息。宇树科技早期投资人、SevenUp Capital创始人赵楠曾在3月下旬向媒体透露,王兴兴曾表示近期没有进行新一轮融资的打算。
由于宇树科技暂未开放新一轮融资,其老股交易变得十分火爆。有老股FA表示,在春节前的一个月时间里,就有数十家投资方来打听宇树科技的老股份额,这些资方的背景涵盖了各个类型,除了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还有上市公司、市场化母基金、家族办公室等。这些资方普遍对老股的“价格不敏感”,甚至有决心的资方直接开出了100亿元的溢价估值。
不过,在资本热捧的同时,对人形机器人商业前景的讨论也逐渐增多。
例如,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旗下基金在最近几个月批量退出了此前投资的人形机器人项目。在他看来,具身智能的商业化路径并不明确。他认为,和去年的大模型一样,具身智能也是一个有高度共识,但却没有商业化路径的赛道。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当前最主要的市场需求是用于研究以及前台展示,并不能为客户创造可持续的价值。
一位在2023年就投资机器人行业的人士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具身智能虽然看起来是大家的共识,但表象之下其实存在分歧。
实际上,具身智能的产业化之路才刚刚起步,距离真正的大规模落地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就在被传计划引入新投资方的同一天,宇树科技发布了Unitree Dex5灵巧手。从性能上看,该灵巧手具备单手20自由度(16主动 + 4被动),能实现柔顺丝滑的反向驱动(直接本体力控),以及单手94个灵敏触点。
在此之前,宇树科技旗下的机器人并不具备灵巧手功能,主要专注于下肢运动控制,能够实现回旋踢、翻跟头等下半身运动控制操作,但难以完成抓握、捏取、操作工具等功能。随着宇树科技在灵巧手上的突破,其旗下机器人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本文围绕宇树科技被传投资事件展开,介绍了公司发展、产品及融资情况,展现了具身智能领域资本的热捧,同时也指出了该领域商业化路径不明、产业化尚需时日的现状。宇树科技在技术上的突破虽带来新亮点,但具身智能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