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天津证监局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讲述股民徐阳因操纵多只股票被巨额罚没的案件,介绍其操纵手法,还提及其他类似案件,展现监管部门对市场操纵行为打击力度的升级以及监管科技的关键作用。
在2025年3月31日,天津证监局对外公布的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市场中引发了强烈震动。股民徐阳由于采用虚假申报的手段操纵多只股票,遭到了严厉的处罚。监管部门依法没收其违法所得9897.29万元,并且处以2.97亿元的巨额罚款,两者相加,合计罚没金额接近4亿元。这一案件,不仅仅是2024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开出的单笔金额最高的个人罚单,更向市场清晰地传达了监管部门对于市场操纵行为秉持“零容忍”的坚定监管立场。
虚假申报操纵手法:高频交易与账户矩阵的隐秘操作
经过天津证监局深入细致的调查发现,徐阳在涉案期间精心控制了多个证券账户来实施操纵行为。他所采用的核心手段便是“虚假申报”。这种手段十分隐蔽,具体来说,就是徐阳并非以实际成交为目的,而是通过高频次地挂单然后再撤单的方式,人为制造出虚假的交易信号。这些虚假信号就像烟雾弹一样,诱导其他投资者跟风进行交易,而他则在此时进行反向操作从而获利。例如,他会在特定的时段集中挂出大额的买单或者卖单,给市场营造出一种供需严重失衡的假象。一旦股价因为这种假象而产生波动,他就会迅速撤单,紧接着进行反向交易,以此来获取非法利益。
监管高压态势:2024年操纵市场案件罚没金额同比增长42.2%
徐阳案并不是个别的孤立案例。早在3月14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另一份处罚决定书就显示,杨某通过操纵“安奈儿”等多只股票,非法获利达到1.4亿元。最终,杨某被处以合计2.8亿元的罚没金额。这两起案件共同反映出一个明显的趋势:监管部门对于市场操纵行为的打击力度正在持续升级。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证监会总共对42起操纵市场案件作出了处罚决定,合计罚没金额高达49.5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幅度达到了42.2%。在这些案件中,千万元以上的罚单占比达到了41.9%。而且,有32起案件被移送至公安机关进行进一步处理,总共有104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监管科技在这类案件的查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徐阳案为例,监管部门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识别出异常的交易模式。同时,通过对银行流水和证券账户进行交叉验证,迅速锁定了违法主体。这种“穿透式监管”能力,就像一张严密的大网,正在不断压缩市场操纵行为的生存空间。
本文通过徐阳操纵股票被罚近4亿以及杨某操纵股票受罚等案例,展现了2024年监管部门对市场操纵行为打击力度的升级,罚没金额大幅增长,还体现了监管科技在案件查处中的关键作用,彰显了监管部门对市场操纵“零容忍”的决心。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