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2024业绩大揭秘:零售转型阵痛期,对公业务寻突破

本文围绕平安银行2024年度业绩展开,深入分析了该行在零售、对公业务方面的表现,以及净息差收窄和分红政策等情况,探讨了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平安银行2024业绩大揭秘:零售转型阵痛期,对公业务寻突破

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3月17日,在平安银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行长冀光恒表示:“2024年,全行坚持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的战略方向。尽管利润微跌,净息差收窄,但总资产实现了稳步增长,成本管控成效显著,改革进度也符合预期。”

年报数据呈现出平安银行2024年的经营状况。受市场变化、主动调整资产结构等因素影响,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466.95亿元,同比下降10.9%;净利润445.08亿元,同比下降4.2%。截至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06%,与2023年末持平。

然而,零售业务成为制约平安银行整体业绩增长的短板。2024年,其零售金融业务营收占比仅为48.6%,相较于2023年的58.4%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表现不尽如人意。

冀光恒向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媒体记者坦言:“零售业务‘止血’已做到,但‘造血’需要过程。在逆周期时,银行没有三五年的定力,很难爬出‘坑’。”对于2025年,他认为这仍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但平安银行将聚焦当下,全力以赴深化各项改革,延续战略转型的良好态势,力争业绩逐步企稳。

“零售立行”面临阵痛期

在市场利率下行、银行业主动降息让利以及调整自身资产结构等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曾经以“零售立行”为主战略的平安银行,正经历着转型带来的阵痛。

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营收同比下降25.9%,降至712.55亿元,占比从58.4%降至48.6%;受资产减值损失等因素拖累,零售金融净利润占比同比大幅降低11.3%,仅为0.6%。

目前,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主要涵盖贷款业务、存款和财富管理两大业务板块。

2024年,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下降了10.6%。其中,只有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上升了7.4%,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消费性贷款余额、经营性贷款余额等均出现两位数下降。

在存款和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截至去年末,平安银行零售客户数为12553.7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0.1%;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为41940.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

冀光恒指出:“过去在经济顺周期时,平安银行通过快速扩张实现了规模增长和营收利润提升。但在经济调整期,部分产品策略和风险控制未能及时跟上,导致了一些问题。”在过去18个月中,平安银行对零售战略进行了全面梳理,解决了内部共识问题和配套措施问题。特别是在高风险业务的调整上取得显著进展,银行逐步降低了高利差、高风险产品的比例,转向更加稳健的产品结构。

他补充道,随着高风险资产基本出清,零售贷款单月净投放逐步好转。目前,平安银行的零售改革转型已进入关键时期。

平安银行行长助理、首席风险官吴雷鸣透露,打造中风险、中收益产品是该行本轮零售改革的核心路线。产品的设计体系摒弃了以前单一贷款产品的做法,将以一整套产品体系来服务各风险层级客户,发挥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和科技优势。

吴雷鸣表示:“目前该中风险、中收益产品主要聚焦在消费领域和小微经营领域。其中,消费领域产品正在部分分行试点和完善,很快就会逐步推广和上量;小微经营领域产品目前也在内部测试阶段。”

冀光恒明确表示:“将来平安银行还是一家以零售见长、以零售为主、带有科技基因的银行,这是毫无疑问的。”

关于零售资产风险质量,吴雷鸣认为零售业务不良的生成已经见顶,并将进入下行通道。预计2025年零售不良率生成会进一步下降,资产质量会持续改善,零售信贷成本会快速下降。

此外,零售业务人事架构调整也是该行推进零售改革工作的关键一环。

今年3月初,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出现重要人事变动。主管零售的总行行长助理张朝晖调任深圳分行,兼任分行行长;原深圳分行行长王军则成为总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分管零售业务。

在此次发布会上,冀光恒回应了人事变动问题。他表示,深圳分行是平安银行最大的粮仓,是银行零售改革策略落地的重点行。张朝晖丰富的经验能更好地发挥老将固守根据地的作用,助力零售改革等重点工作在重点分行再上台阶。王军调到总行并分管零售业务,能发挥其年轻、有冲劲和执行能力强的特点。

在干部任用方面,他强调要重视干部梯队的年龄结构,逐步引入年轻血液,增加“75后”干部的比例,并加强重点分行的工作。

对公业务“协同突围”

在推进零售改革的同时,平安银行强调“对公同业补位发展”。

截至2024年末,平安银行对公客户总数达到85.33万户,同比增长13%;基础设施、汽车生态、工业事业、地产四大产业保持稳定增长,贷款新发放4424亿元,同比增长35.4%。

在发布会上,主管对公业务的副行长杨志群介绍,去年平安银行的差异化经营逐步提升了对公业务的贡献度,对零售业务形成了有效的补位。

对于2025年,杨志群表示平安银行有信心在去年基础上维持良好的对公投放。将延续去年三大重点,即加强中长期贷款、项目贷款和科技贷款的投放力度,继续发挥供应链、跨境、并购、银团等优势,做好量、价、险的平衡。

冀光恒认为,在零售改革的过程中,对公业务也要补上。对公业务不是暂时的,没有一家大银行是“偏科”的,银行需要一个均衡发展的过程。

关于房地产业务的风险,年报数据显示,平安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1.79%,同比上升93个基点,但仍优于同业。

吴雷鸣解释称,由于平安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基数较低,即使小部分增额也会导致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90%以上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大湾区,抵押率低于50%,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敞口。

稳息差与高分红抉择

净息差持续收窄是各家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平安银行也不例外。

2024年,平安银行的净息差为1.87%,同比收窄51个基点,尤其是四季度降幅较大,使得利息净收入只有934亿元,同比下降20.8%。

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项有志判断,从行业来看,2025年银行业息差有一定压力,但整体下降趋势会放缓。

冀光恒强调,银行的基本盘在于息差。尽管政策导向、竞争等因素导致息差占比下降,但息差仍是判断银行未来盈利水平的关键。

此外,在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高管还回应了大众关注的分红政策。

冀光恒表示:“分红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绝对额,还要关注分母的变化,即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稳定性。平安银行内部已明确将长期维持20% – 30%的分红率目标。”如果市场环境和银行经营状况允许,平安银行将保持甚至提升分红比例,以更好地回报股东。不过,中期分红具体安排尚未确定,将根据市场情况、银行盈利水平以及同业做法综合考虑。

华福证券分析师张宇在研报中指出,平安银行2023年度分红比例由2022年的12%提升至30%,2024年中期分红比例下降至18.4%,2024年全年分红比例最终设定为27%(占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的比率)。分红比例的变动体现了平安银行对于合理分红水平的探索,当前的分红比例是平安银行综合考虑了资本充足程度、贷款投放以后相对合理的选择。

本文详细分析了平安银行2024年度业绩情况。零售业务面临转型阵痛,营收和利润占比下降,个人贷款余额部分下滑,但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有望逐步改善。对公业务实现了客户数量和贷款发放的增长,对零售业务形成有效补位。同时,净息差收窄问题凸显,分红政策也受到关注。平安银行未来需在零售改革、对公发展、息差稳定和分红决策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实现业绩的企稳和均衡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240.html

(0)
半荷mio半荷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