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海东站首根钢柱吊装,“光之玉兰”绽放在即,上海东站进入主体施工,将助力沪形成“东西双枢纽”格局

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站房主体工程首根钢柱吊装,标志着进入主体施工阶段。接着介绍了其选址、规模、设计理念、运营体系、接入线路等情况,最后提及预计2027年7月开通运营及建成后的重要意义。

在3月18日上午10时18分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站房主体工程迎来了关键节点——首根钢柱开始吊装。这一重要举动,如同吹响了建设的号角,标志着上海东站正式进入站房主体施工阶段,项目建设也由此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进展。下面,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这座备受瞩目的交通枢纽。

3月18日上海东站首根钢柱吊装,“光之玉兰”绽放在即,上海东站进入主体施工,将助力沪形成“东西双枢纽”格局

看,这就是首根钢梁吊装作业现场,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每一个动作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期待。

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选址于浦东新区祝桥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仅仅约5公里。它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其中高铁站房约16万平方米。站场布置为15台30线,如此大规模的站场设计,为未来的交通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建成之后,这里将形成一个集国家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机场捷运等多种交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极大地提升上海的交通便利性和辐射范围。

3月18日上海东站首根钢柱吊装,“光之玉兰”绽放在即,上海东站进入主体施工,将助力沪形成“东西双枢纽”格局

这张照片展示的就是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仿佛能看到它未来的繁华模样。

上海东站站房的设计独具匠心,以“光之玉兰·潮起东方”为设计理念。在建筑、结构、装饰等方面,一体化演绎了上海市市花白玉兰的造型。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上海市的独特文化和精神,还赋予了车站建筑鲜明的色彩和蓬勃的活力。丰富的空间与多样化的功能在空中、地上、地下实现了超维衔接,这样的设计有效保障了交通枢纽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发展,充分彰显了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3月18日上海东站首根钢柱吊装,“光之玉兰”绽放在即,上海东站进入主体施工,将助力沪形成“东西双枢纽”格局

上海东站枢纽建设始终遵循“站城一体”的发展理念,以交通融合、功能融合和空间融合为导向,精心构建起了一套高效便捷的运营服务体系。7台14线国铁站场与8台16线市域铁路站场同层共站设置,这样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既能够实现旅客最短距离的换乘,又可以更好地匹配短途客流比例大的出行需求。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该枢纽在国内高铁车站中首次引入了航空模块,从铁路出站闸机至航空模块安检口仅有250米的距离。“空铁联运”系统为旅客提供了值机、航空模块托运行李等功能服务,真正实现了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便捷的空铁换乘。

3月18日上海东站首根钢柱吊装,“光之玉兰”绽放在即,上海东站进入主体施工,将助力沪形成“东西双枢纽”格局

根据规划设计,上海东站将接入沪苏通铁路二期和沪乍杭铁路,同时还会引入沪苏湖高铁、沪宁沿江高铁等多条线路。此外,上海东站还将通过上海机场联络线与上海虹桥站、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紧密连接,进一步完善上海的交通网络。

3月18日上海东站首根钢柱吊装,“光之玉兰”绽放在即,上海东站进入主体施工,将助力沪形成“东西双枢纽”格局

上海东站计划于2027年7月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建成之后,它将助力上海形成“西有虹桥枢纽、东有东方枢纽”的宏伟格局,成为连接长三角与全球的世界级交通枢纽,有力地推动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本文围绕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展开,介绍了其站房主体施工启动这一重要进展,阐述了选址、规模、设计理念、运营体系、接入线路等多方面情况,最后说明其开通运营计划及建成后的重大意义,展现了上海东站将在上海交通及城市发展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680.html

(0)
半荷mio半荷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