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塞尔:被时光遗忘,却藏着中阿文化交流的密码,库塞尔:中阿文明跨越千年的对话之地

本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线索,深入介绍了埃及古老城市库塞尔的历史变迁、文化遗迹以及当下的文化传承与交流情况,展现了这座古城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和中阿文化互动的深厚底蕴。

作者名为沈小晓。

库塞尔:被时光遗忘,却藏着中阿文化交流的密码,库塞尔:中阿文明跨越千年的对话之地

这幅照片拍摄的是库塞尔港口,由沈小晓拍摄。

从埃及历史名城卢克索启程,一路朝着红海向东行进,大约经过5个小时的路程,便能抵达库塞尔。这座古老的城市仿佛被时光之神遗忘在了角落,在红海温暖的怀抱中,已沉睡了千年之久。

库塞尔是埃及最为古老的城市之一,拥有着近5000年的人类居住历史。它作为一座沿海城市,恰好处于连接非洲和亚洲的重要贸易航线上,故而曾享有“白色港口”的美誉。自7世纪起,这里逐渐成为阿拉伯世界举足轻重的贸易站。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印度洋的香料、珍珠等各类商品,都在此中转、交换。由于其坐落在内陆朝圣者前往麦加的最短路线上,阿拉伯人便将这座城市命名为“库塞尔”,其含义为“短途”。然而,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苏伊士铁路和苏伊士运河先后修建完成,库塞尔的港口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慢慢归于沉寂。

当你漫步在库塞尔古城之中,那彩绘木制的阳台、用珊瑚砖砌成的古老建筑、海边那历经岁月沧桑的灯塔,还有在小巷里嬉笑奔跑的孩子们……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岁月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韵味。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和考古发现,为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在市中心以北大约8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古老港口的遗迹。考古学家们在港口遗址及其周边,发现了大量中国瓷器、波斯陶器和阿拉伯铜器等。其中,大部分中国文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12至18世纪。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有力地证明了库塞尔在古代贸易中的重要地位,还清晰地揭示了当时东西方经贸与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在当地一座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堡垒里,一个小型展览上陈列的瓷碟格外吸引作者的目光。这是一件16世纪的方形青花瓷碟,中国工匠在上面精心描绘了中式园林和山水风光,笔触秀丽,充满了浓郁的东方韵味。看着这些展出的文物,作者不禁浮想联翩,仿佛看到一艘艘商船满载着丝绸、瓷器和茶叶,从遥远的东方缓缓驶来,在港口稳稳停靠,随后这些珍贵的货物被运往欧洲,融入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除了精美的瓷器,展览还展出了一些古老的航海仪器和地图,比如公元前15世纪进行海上贸易的船只复原图、描绘从东非海岸到印度洋的海上航线地图等。古代的航海家们凭借着勇敢无畏的精神和超凡的智慧,使用简单的仪器,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在茫茫大海中开辟出了一条通向远方的道路。而库塞尔作为这条道路上的重要驿站,为航海家们提供了补给和休息的场所,被永远地记录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曾经繁华一时的贸易港口库塞尔,如今显得有些寂寥。作者站在岸边极目远望,映入眼帘的只有宁静的海面和几艘静静地停靠在那里的渔船。尽管时过境迁,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在用心守护着库塞尔的历史文化,他们的努力着实令人感动。

贾瓦哈里是库塞尔的一名历史学家,他与库塞尔遗迹保护中心展开合作,通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当地音乐、建筑、民俗等文化知识。以赛姆赛米亚琴为例,这是一种埃及传统弦乐器,最初由贝都因人演奏,流行于苏伊士运河与红海沿岸地区,在2024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贾瓦哈里表示:“库塞尔的音乐人通过举办音乐会、文化节和婚礼等活动,将赛姆赛米亚琴的演奏技艺传承了下来。如今,我们也在积极鼓励孩子们学习演奏。”

今年2月,埃及卢克索大学独立孔子课堂的师生们受邀来到库塞尔,他们将书法、剪纸、中国结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介绍给当地居民。在联谊活动上,大家都深深陶醉于库塞尔传统音乐那美妙的旋律之中。当地音乐家们配合着埃及传统舞蹈的节奏,忘情演奏的画面令人难以忘怀。赛姆赛米亚琴余音悠扬,作者仿佛听到了中阿两大古老文明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回响。

贾瓦哈里说,他希望未来能够在线上线下开展中文教学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走近中国文化,也吸引更多的中国朋友来到这里。因为“中国和阿拉伯文明之间千百年来互动不断,这座古城的故事期待更多人来倾听”。

本文围绕埃及库塞尔古城展开,介绍其历史沿革、贸易地位、文化遗迹,还讲述了当地文化传承和中阿文化交流活动。尽管库塞尔如今略显寂寥,但人们仍努力守护其历史文化,未来也期望加强中阿文化交流,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古城背后的故事。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489.html

(0)
小耀小耀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