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春风里,风筝串起的岁月与希望 潍坊风筝:从童年记忆到课堂传承

本文围绕潍坊的风筝展开,讲述了作者童年在坊子老城区与风筝的美好回忆,以及在课堂上向孩子们传授风筝文化知识的经历,展现了风筝所承载的童趣、文化与希望。

在潍坊,春天总是和风筝有着不解之缘。当轻柔的春风轻轻拂过教室的窗棂,操场上空偶尔飘起几只风筝时,我的思绪便如同脱缰的野马,飘回到故乡那广袤无垠的麦田,飘回到那些与风筝紧密相连的美好岁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风筝于我而言,是故乡深深扎下的根,是课堂上破土而出的芽,更是孩子们眼中那熠熠闪烁的星辰。

潍坊春风里,风筝串起的岁月与希望 潍坊风筝:从童年记忆到课堂传承

巷口的风筝:藏在市井里的童趣

我的童年时光是在坊子老城区度过的。每年清明前后,巷子里就会变得热闹非凡,仿佛一场盛大的民间盛会。街坊邻居中有一位陈爷爷,他退休前是一位技艺精湛的木匠,扎风筝的手艺堪称一绝。他最得意的“宝贝”是一只红金鱼风筝,那金鱼的鳞片是用彩纸细细剪成的,鱼尾还缀着流苏,风一吹,就好像漾起了粼粼波光。

每到周末,在那棵古老的槐树下,陈爷爷总会被我们这群孩子团团围住。我们睁大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行云流水般地削竹篾、粘棉纸,仿佛他不是在做风筝,而是在雕琢一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风筝要飞得稳,得骨架匀称,尾巴要够长。”陈爷爷常常念叨着这句话。我们似懂非懂,只是满心期待地争抢着试飞的机会。终于轮到我了,我兴奋地攥着线轴,在石板路上拼命狂奔。然而,那只红金鱼风筝却像喝醉了酒一样,一头栽进了水缸里。陈爷爷不紧不慢地捞起湿漉漉的风筝,哈哈大笑起来:“丫头,急什么?风筝和人一样,得顺着风走。”说着,他细心地添了几缕流苏调整重量。再次试飞时,那只红金鱼风筝果然像一只轻盈的鸟儿,欢快地游入了云端。

如今,那棵槐树依旧静静地立在那里。每当春风轻轻吹起,我总觉得那条红金鱼风筝仍在云端欢快地摆尾,它那摇曳的流苏,把童年的温热与市井的烟火气,永远地系在了我记忆的线轴上。

潍坊春风里,风筝串起的岁月与希望 潍坊风筝:从童年记忆到课堂传承

课堂的风筝:播种在童心上的春天

今年初春,我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当我在黑板上写下“风筝的历史”这几个大字时,小宇立刻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问道:“老师!风筝是诸葛亮发明的吗?”小雨则歪着头,好奇地问:“为什么潍坊的风筝会那么有名呀?”

我打开投影仪,播放了潍坊国际风筝会的视频。视频里,漫天飞舞的巨龙、蜈蚣、蝴蝶等各种造型奇特的风筝,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声。“其实风筝最早叫‘纸鸢’,两千多年前,古人用木头做‘木鹊’来传递消息呢!”我一边说着,一边举起一只燕子风筝模型,“后来潍坊人把风筝变成了天上的艺术,每年春天,全世界的风筝都会来这里比美。”

“那风筝能打仗吗?”小轩瞪圆了眼睛,满脸好奇地问道。我给他们讲了韩信用风筝测距离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了神,仿佛眼前真的出现了夜空里飘着带灯笼的“侦察兵”。接着,我给每个孩子发下彩纸,让他们画出心中的古风风筝。小琳画了嫦娥抱玉兔的风筝,她认真地说:“她想飞回月亮找家!”小宇画的“恐龙风筝”张牙舞爪,他一本正经地解释道:“霸王龙要去风筝会当冠军!”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还围着我,不停地追问:“老师,今年能带我们去看风筝会吗?”我笑着点头答应。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恍惚间,那些画纸上的风筝似乎正乘着春风,穿越了千年时光,把文化的种子悄悄撒进了孩子们稚嫩的心田。

潍坊春风里,风筝串起的岁月与希望 潍坊风筝:从童年记忆到课堂传承

风筝,是风与线的一场精彩博弈,是根与芽的深情呢喃。它的一头,紧紧牵着故乡的麦田与老槐树的年轮;另一头,则系着孩子们稚嫩掌心绘出的嫦娥与恐龙。当春风年复一年地掠过教室的窗棂,那些飞舞的竹骨与彩纸,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玩具,而是文化的信使,它将历史的温度与未来的希冀,轻轻系在了每一根倔强向上的心弦上。

本文通过作者童年在坊子老城区与陈爷爷制作风筝的童趣经历,以及在课堂上向孩子们传授风筝文化知识的过程,展现了风筝所承载的深厚情感与文化内涵,它不仅是童年的美好回忆,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将故乡、课堂与孩子们紧密相连。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44.html

(0)
六合柯慧六合柯慧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