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年上海市陪诊师培训启动会展开,介绍了培训的背景、组织情况、课程体系,以及未来的培养机制和试点工作安排等内容,旨在解决老年人就医陪诊需求问题,推动上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5年的今天上午,上海市陪诊师培训启动会在上海开放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市各个区的大约1100名学员,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步参与培训。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支经过专业培训、具备规范服务能力的陪诊师队伍,将走进众多老年人的生活,为他们提供贴心且专业的陪诊服务,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温暖。
当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尤其是高龄化进程的加速。在上海,户籍老年人口的数量已经突破了568万。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他们在就医过程中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陪诊需求,这也促使“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群体应运而生。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同时规范陪诊师的培训、考核以及后续的跟踪管理工作,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上海市采取了重要举措。
此次培训由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开放大学携手举办,上海市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协会提供协办支持。在培训模式上,采用了“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市民政局联合市卫健委、上海开放大学、市养老协会等相关单位,共同开发了陪诊师培训大纲。这套大纲系统地构建了一套全面的课程体系,涵盖了陪诊基础知识、陪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医疗基础知识与急救技能、沟通与心理支持、实训教学、法律责任与纠纷化解等六大模块。其中,上海开放大学负责全市陪诊师的培训工作,而上海市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协会则承担组织考核的任务。
会议现场
上海开放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标准引领 – 资源支撑 – 人才培育”的培养机制。不仅要推动团体标准向地方标准转化,还会不断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同时,学校将创新采用“培训基地 + 管理平台 + 课程体系”三位一体的模式,为上海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此外,针对陪诊师在日常服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学校将采取心理评估、心理支持及疏导等一系列措施,确保陪诊师始终能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温暖、高质量的陪诊服务。
早在今年年初,市民政局就联合市卫健委印发了《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通过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的陪诊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让老年人在看病时能够有依靠,就医过程更加舒心。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陪诊师队伍,是此次试点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目前,试点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各区民政局将通过组织保障、模式创新、规范服务等方式,提炼典型案例,不断总结经验,为全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敏,上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闵辉、副校长王松华,市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协会会长李勇等领导出席了此次启动会。
2025年上海市陪诊师培训启动会的相关情况。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就医陪诊需求增加,上海通过政府、学校、行业等协同育人模式开展陪诊师培训,构建了完善的课程体系。上海开放大学将推进培养机制,保障陪诊师心理状态。此前已印发试点方案,目前试点进入攻坚期,相关领导出席启动会。整体来看,此次培训旨在解决老年人就医难题,推动上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