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在海外受热捧的现象展开,阐述了其取得的票房成就,分析了影片融合传统文化的特点,探讨了成都动画产业的优势,最后对中国动画及文化IP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和方向。
据相关报道,近日《参考消息》刊发了题为《“哪吒热”对中国文化“出海”的启示》的文章。下面为您详细解读。
近期,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在海外市场掀起了一股热潮。它不断刷新多项中国影史纪录,成功登顶影史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在国外多家影院更是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景。多家外媒报道指出,该片打破了好莱坞长期垄断的票房纪录,充分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制作的强大实力。
业内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哪吒2》创造的这一票房奇迹,不仅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工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深刻地反映出传统文化IP(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成名文创作品的统称)在当代中国正呈现出蓬勃复苏的态势。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正加快走向全球的步伐,为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贡献着力量。
国产动画风靡全球
自上映以来,《哪吒2》便不断创造票房佳绩。瑞士《每日导报》报道称,它是有史以来首部在单一市场票房超过10亿美元的电影,同时也是首部打破该纪录的非好莱坞制作影片。
这股“哪吒热”迅速蔓延至全球其他国家。海外预售时的抢购热潮以及影院紧急加场的情况,让“哪吒出海”成为近期全球电影市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当地时间2月8日,《哪吒2》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北美首映礼。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们齐声高喊“票房第一”。影片结束后,不少海外观众自发鼓掌,还有华人观众感动落泪。多家外媒报道,在美国上映前,一些影院的部分场次电影票就已售罄,甚至不得不增加深夜场次以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
2月13日,《哪吒2》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上映。在悉尼首映礼上,终极格斗锦标赛(UFC)职业拳手李景亮以及澳大利亚影视行业众多重量级人物纷纷为影片站台,共同见证中国动漫创造的“神话”。李景亮称赞道:“国漫《哪吒》,不只是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作为国产动画的新标杆,《哪吒2》在画面表现、打斗场面、人物塑造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全面升级,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在美国电影点评平台IMDB上,不少海外网友评价影片“特效精美”“制作有诚意”,甚至有网友对中国仅用5年时间就能打造出这样的大片表示好奇。
从传统文化汲取灵感
从宏大的打斗场面,到具有东方美学风格的建筑,再到对角色人物的颠覆性刻画,《哪吒2》处处展现出中国动画制作的高超水准,浓郁的“中国风”扑面而来。而这正是影片在融合创新传统文化IP方面取得成功的秘诀。
太乙真人的法宝、海底龙宫的古建,还有侗族大歌、唢呐、呼麦等非遗配乐,这些流传千年的中式审美元素让海内外观众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影片中父子、母子、师徒、兄弟之间的爱与守护,以及主人公追求生而平等、勇敢拼搏的精神,引发了不分国界的情感共鸣。《哪吒2》还带动了更多外国人参与到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中,一些美国网友甚至自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观影前的科普视频。
成都高新区的哪吒雕像(受访者供图)
产业聚集在《哪吒2》的制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升了攻坚克难的效率。《哪吒2》的制作方相关人员刘文章坦言,这是一项高挑战、高协同的技术密集工作,而面对面沟通的效率是最高的,成都动画产业集聚的“地理优势”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成都墨境天合视效总监邢明礼表示:“制作过程中,我们经常到可可豆动画直接沟通,这是一种重要资源优势。两家公司直线距离只有100米,沟通起来非常方便。”
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和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成立后,吸引了动画制作、后期特效等全产业链企业聚集。企业间的协同效应十分明显,有效提高了制作效率和质量。
成都较早地集聚了中国动画行业的顶尖人才及公司,这成为其突出优势之一。《哪吒2》技术开发总监黄功说:“《哪吒2》项目像一个‘奥运村’,吸引了中国最优秀的动画人才,也让很多动画人才扎根成都。”
校企合作也是成都动画行业的一大特色。在《哪吒》系列电影的制作中,位于成都的四川传媒学院有不少师生参与其中,见证了《哪吒》的成长历程。四川传媒学院数字媒体与创意设计学院教授黄丹红从事数字媒体、动画行业相关工作及教学近20年。她表示,参与《哪吒1》《哪吒2》两部动画电影的制作后,该校可以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将行业前沿技术融入教学中,确保学生能够紧跟行业发展新趋势。
据统计,目前成都影视动画行业总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在读影视专业学生达22万人。
文化IP加速“乘风出海”
在“哪吒热”的带动下,中国动画正从单一爆款走向全产业链生态,从地域文化走向全球化表达,加速迈向世界舞台。业内人士呼吁,要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的内涵,以《哪吒2》为范例,聚焦中国文化中尚未被充分开发的故事、价值观和精神内核,创作出更多有深度、有时代价值、内涵丰富的作品,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特色IP。
——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IP。黄丹红等专家呼吁,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更加重视对地域性、民族性等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冷门”文化IP的挖掘与利用,并建立完善的文化资源分级数据库,对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评估,为IP开发提供更全面的素材和参考。
《哪吒2》的成功反映了当前我国文旅消费增长的新趋势,也折射出中国文化消费的新动力。业内人士认为,影视IP的长远发展需要超越短期的“流量狂欢”,要以文化自信为根基、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产业生态为支撑,深耕IP的长期价值。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认为,影视IP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票房收入或短期流量的爆发上,更重要的是如何构建长效产业生态,持续激活文化消费市场。他说:“真正具有市场影响力的IP,需要超越单一产品周期,通过内容创新和产业闭环,打造可持续的文化产业链,从而在全球市场建立更具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近年来,我国在传统文化IP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成功打造了类似《哪吒2》等一批现象级文化爆款。但仍有一些影视IP的运营以短期流量变现为主,难以支撑长期发展。蔡尚伟认为,一个成功的IP必须在内容创作上持续创新,提升叙事深度,拓展文化内涵,使其具备更强的品牌沉淀能力。
——进一步借力“智囊团”,健全高校与动画产业的长效协同合作机制。2025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动画制作外包基地之一,在三维动画、视觉特效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蔡尚伟认为,应高度重视高校与地方区域的深度融合发展,构建高校、产业、科研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让中国动画文创产业行稳致远。
2月8日,影迷在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前打卡。(江宏景 摄)
例如,成都市可以与在蓉高校加强“科技+文创”合作,共同致力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原始创新开发,以及在量子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引领性的研究研发,并推动这些科技成果与文化实现深度融合,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这一机制不仅能为成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将对四川乃至中国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跨平台联动,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的国际传播影响力。专家认为,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和传播中,应侧重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和呈现,突出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国际市场上,则应注重共情表达,通过具有共通价值的故事和情感,突出中式哲学和东方文化的魅力,以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可以利用海外社交平台,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品的海外推广和互动,提升国际影响力。”黄丹红说。
本文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在海外的火爆为切入点,介绍了其票房成绩和国际影响力,剖析了影片对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同时,阐述了成都动画产业在人才、产业聚集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优势。最后,从培育原创IP、健全高校与产业合作机制、跨平台联动传播等方面,为中国文化IP的出海和长远发展提出了建议,强调要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打造可持续的文化产业链,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