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电商平台“百亿补贴”活动中出现问题手机的现象展开,以张先生买到后封机维权的案例为切入点,揭示了后封机、翻新机等问题手机流入百亿补贴活动的情况,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强调了电商平台应承担的责任。
电商“百亿补贴”再现问题手机乱象!据北京晚报的一则消息,市民张先生有了一段糟心的购物经历。他在电商平台热闹非凡的“百亿补贴”活动里,满心欢喜地花费 10021 元购买了一部手机,然而到手之后却发现这竟是一部后封机。在多次与商家和平台沟通维权无果之后,张先生只好以产品责任纠纷为由,将商家和平台起诉至法院。目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已经正式立案受理了这起案件。
手机客户服务中心为张先生买到的后封机出具的检测单。图据本端
那么,什么是“后封机”呢?所谓“后封机”,就是外观和性能乍一看与原装新机基本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却经历过拆封、激活,然后又被重新包装的手机。当下,电商平台的百亿补贴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消费者怀着能以实惠价格买到高品质商品的期待,花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去参与活动,结果买到的却是这种“动过手脚”的手机,任谁都难以接受。“假一赔十”“大牌正品”等,一直以来都是百亿补贴用来吸引消费者的响亮标签;而且参与百亿补贴的商家,通常也有一定的资质门槛。可即便如此,后封机还是能一路过关,堂而皇之地流入百亿补贴的销售池中,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折射出平台在规则监管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漏洞。
后封机、翻新机等问题手机流入电商平台百亿补贴活动,并非个例。有报道显示,不少来自深圳华强北的后封机、翻新机大量流入电商平台。当地的商家更是直言不讳,称他们的主要客户就是电商平台,彼此还是“长期合作伙伴”。像“外地注册店铺,华强北发货”这类灰色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转模式。消费者在百亿补贴活动中买到翻新机、后封机等问题手机的情况,屡见不鲜。一起起令人糟心的购物经历和不断涌现的纠纷案例都表明,百亿补贴已经被不法商家盯上,其品质成色正遭遇着严重的侵蚀。
不禁让人发问,究竟是谁给问题手机贴上了“百亿补贴”的标签?问题手机又是如何一路过关,顺利潜入百亿补贴的销售池子的呢?从理论上来说,标榜正品真品的百亿补贴,其货品应该经过严挑细选,确保百无一失,商家的资质也应该经过严格审核。客观来讲,由于百亿补贴涉及的货源众多、环节复杂、产业链条长,再加上灰色产业的操作手法十分隐蔽,不法商家还采用“混搭发货”的方式来赌被查的概率等因素,确实给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平台在把关环节不够严格,从而给了问题手机暗箱操作的空间。
要知道,百亿补贴可不是一个什么都能装的“大筐”,不能真假商品不分,一股脑儿地往里装。电商平台原本拿出真金白银来补贴消费者和商家,目的是为了促进消费、实现互利共赢,可如今却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严重败坏了平台的形象。百亿补贴关乎着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和平台自身的声誉,所以平台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来把控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一方面,要收紧参与百亿补贴活动商家的资质条件,提高准入门槛;另一方面,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不法商家进行从严打击。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消费纠纷,要妥善进行解决,并且不断完善现有的机制,从根源上杜绝问题手机再次流入百亿补贴活动的可能性。
电商经济本质上是诚信经济,也是互利互惠的经济。真让利、真正品、真实惠才是百亿补贴应有的底色。千万别让几颗“老鼠屎”坏了百亿补贴这一锅好粥。
本文通过张先生购买后封机维权的案例,揭示了电商平台“百亿补贴”活动中问题手机频现的现象,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平台把关不严。强调电商平台应承担起把控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的责任,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平台声誉,确保百亿补贴回归真让利、真正品、真实惠的本质。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