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对公款消费浪费行为的约束及节约理念的普及,但当前仍存在粮食浪费现象。文中提及我国粮食产量虽连年丰收,但节约粮食意义重大,强调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全社会共同使命,并给出了各方应采取的行动,倡导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和社会自觉。
漫画作者为邓尧
作者:张广蓉
自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中央八项规定犹如一股清风,有力地约束了公款消费中的铺张浪费行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他们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在他们的带动下,节约理念如同星星之火,逐渐在全社会范围内蔓延开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节约的美德。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在社会上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部分人错误地认为,在宴请宾客时,只有用大量的食物分量才能佐证自己的“好客”之情,用奢华的排场才能显示出对客人的“尊贵”之意。更有甚者,公款吃喝、超标准接待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并未完全绝迹。而且,粮食浪费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反复性。有时候,它可能隐藏在一些看似正常的聚餐活动中,不易被察觉。一旦人们对节约的重视程度稍有松懈,这些浪费现象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4130亿斤,并且已经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好消息,充分展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因为粮食产量连年丰收就掉以轻心。要知道,我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大国,粮食需求始终处于高位。在这种情况下,节约粮食就等同于节约宝贵的资源,而浪费粮食则无异于浪费资源。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的辛勤汗水,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绝不仅仅是公职人员的责任,而是全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共同使命。餐饮企业作为餐饮服务的提供者,应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例如,主动提供“小份菜”“半份菜”等多样化的服务选择,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避免消费者因菜品分量过大而造成浪费。监管部门则需要加强对浪费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对那些严重浪费粮食的行为依法予以惩处,形成有效的威慑。而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更应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就餐时,养成剩菜打包、按需点餐的良好习惯,不盲目追求排场和奢华,做到理性消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这句古训深刻地提醒着我们,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让节约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让“光盘行动”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守护粮食安全,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指出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推动节约理念普及,但仍存在粮食浪费现象。虽我国粮食产量丰收,但节约粮食意义重大。强调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全社会共同使命,呼吁各方行动,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和社会自觉,守护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