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百亚股份,详细介绍了其2024年的业绩情况,剖析了旗下自由点品牌的营收贡献及产品特点,指出公司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的问题。同时,阐述了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该公司旗下产品残次料被“二次销售”的事件,以及百亚股份的应对措施和面临的挑战。
不久之前,百亚股份因旗下品牌卫生巾被央视3·15晚会“点名”,陷入了舆论的风波之中。不过,在这风口浪尖上,百亚股份还是公布了其2024年的业绩成绩单。令人瞩目的是,在业绩增长数字的背后,重金营销成为了百亚股份打开市场、提升业绩的杀手锏。
3月25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重庆百亚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亚股份”)正式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这一年里,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5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了5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88亿元,同比增长20.7%。这样的业绩增长速度,在行业内无疑是十分亮眼的。
然而,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翻新卫生巾、纸尿裤被二次销售”的行业乱象,百亚股份旗下的自由点、好之两大品牌不幸牵涉其中。该公司坦诚表示,这一事件“短期内对线上渠道尤其抖音平台影响要大些”。
自由点营收占比超90%,“重营销轻研发”问题凸显
从官网信息可知,百亚股份成立于2010年,2015年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它一直专注于一次性个人卫生用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卫生巾、婴儿纸尿裤、成人失禁用品等多个品类。目前,旗下拥有“自由点”“好之”“丹宁”等知名品牌。其中,自由点是主打卫生巾的品牌,好之专注于婴儿纸尿裤,丹宁则针对成人失禁用品市场,这些品牌均定位中高端产品。2020年,百亚股份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了“A股卫生巾第一股”。
2024年,百亚股份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营业收入32.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8%;归母净利润2.88亿元,同比增长了20.7%;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7.8%,达到2.54亿元。
从产品端来看,卫生巾品牌自由点无疑是百亚股份的“摇钱树”。在报告期内,自由点实现营收30.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6%,营收占比约93.3%。其中,以益生菌系列为代表的大健康系列产品收入增速更为迅猛。百亚股份在年报中指出,“公司卫生巾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中高端系列产品收入占比持续增加,带动了公司毛利率提升”。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和自由点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53.2%和55.8%,分别同比增加2.9%和0.9%。
在2024年半年报中,百亚股份介绍,益生菌系列产品添加了可改善女性私处环境的专利益生菌。该公司表示,“目前益生菌Pro系列产品的市场推广符合公司预期,销售增长较快”。去年第四季度,其占卫生巾的比重超过了10%,“2025年将继续把益生菌Pro系列产品作为推广重点。”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自由点天猫旗舰店了解到,目前该店铺拥有粉丝175.6万。其中,优惠前售价29.9元/3包的益生菌Pro卫生巾已售7万+。
图/百亚股份年报截图
不过,在业绩增长的背后,百亚股份“重营销轻研发”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年报披露,2024年公司根据发展规划和市场竞争环境加大了市场推广和品牌宣传力度,销售费用达12.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3.24%,在总营收中的占比约37.7%。据透露,未来百亚股份仍将“保持一定力度的品牌资源投入,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扩大经营规模、增加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与“大手笔”的销售费用相比,该公司的研发支出显得有些“吝啬”。报告期内投入各类研发费用0.72亿元,虽然同比增加了33.28%,但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仅2.2%。此外,通过计算可得,百亚股份的销售费用约为研发支出的17倍。
停止与专业回收主体关于废品废料处置的合作
当打开自由点旗舰店的页面时,一则“官方声明”首先映入眼帘,声明中表示“我们将彻查残次料违法回收行为,严格规范废品处理流程,确保所有残次料按照行业标准进行销毁处理。”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此前报道,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位于济宁市梁山县的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销售劣质卫生巾、婴儿纸尿裤的乱象。从视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百亚股份旗下自由点卫生巾、好之婴儿纸尿裤的残次料均被涉事违规公司翻新进行“二次销售”。
旗下两大品牌被“点名”后,百亚股份于3月16日收到深交所关注函。关注函要求该公司自查并说明是否知悉、参与媒体报道所述违规业务,和涉事违规公司是否存在交易往来或者应予说明的关联、合作关系;公司有关原材料采购、生产残次品处置的制度和实际执行情况,内部控制机制是否有效运转,是否存在采购不合格原材料、残次品违规流通或者处置的漏洞等。
在回复公告中,百亚股份表示,公司对报道中所述违规业务并不知悉,未曾参与此类违规业务,与涉事违规公司不存在交易往来,亦不存在关联关系、合作关系。
为进一步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生产残次品被非法回收利用流向市场,百亚股份决定立即提升对废品废料的管控力度。“自3月16日凌晨起,公司已自行接管生产残次品的全部处理流程,停止与专业回收主体关于废品废料处置的合作,并将对生产残次品采用环保焚烧等方式进行销毁,彻底杜绝其被非法回收利用的可能性。”
在2024年年报发布后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中,百亚股份坦言,近期的舆情事件对公司线下渠道的影响相对可控,“短期内对线上渠道尤其抖音平台影响要大些”。同时指出,目前在抖音平台进行透明化工厂直播来展示公司生产现场和产品生产过程,“反馈效果较好。”
央视3·15晚会曝光后,消费者对卫生巾产品健康、安全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这无疑考验着行业内企业对产品生产制造和卫生标准的把控能力。对于百亚股份来说,如何化解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做好品控管理成为了走出困境的关键。而其“大手笔”的销售费用能否帮助品牌挽回口碑,目前也要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本文围绕百亚股份展开,介绍了其2024年业绩增长显著,自由点品牌贡献突出,但存在“重营销轻研发”问题。同时阐述了2025年3·15晚会曝光旗下产品残次料“二次销售”事件,百亚股份采取停止合作、加强管控等措施应对。当前,百亚股份面临化解信任危机、做好品控管理的挑战,营销投入能否挽回口碑有待观察。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