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西藏民主改革66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通过讲述76岁老人洛桑贡布的经历体现教育的巨大变迁,同时介绍了西藏在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和文旅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展现了西藏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的奋进姿态和美好未来。
在温暖的春风中,金色的阳光轻柔地洒落在拉萨市城关区的一座藏式小院里。76岁的洛桑贡布惬意地坐在院子中,专注地看着手中的书。他满含深情地感慨道:“要是没有党的恩情,我哪有机会坐在这儿安心看书呀!”
回首旧西藏,教育宛如一座高不可攀的壁垒,是贵族阶层才能享有的特权。1959年,西藏开启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民主改革。那时年仅10岁的洛桑贡布,幸运地走进了拉萨市第一小学的大门,从此拥有了接受教育的宝贵机会。如今,洛桑贡布望着如今优越的教育条件,不禁感叹:“现在的教育条件真是越来越好啦,孩子们可真是生在了好时代。”想当初,他在旧西藏曾饱受奴役之苦,而如今,他的孙女都已经顺利从大学毕业。
正所谓“经历过严冬,才倍加珍惜春天的温暖;经历过黑暗,才真正懂得光明的可贵”。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66周年的纪念日。66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农业“玩”起高科技
眼下,西藏大地迎来了春耕春种的繁忙时节。在日喀则市拉孜县坚达村的高标准农田里,“突突突……”的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农机手达瓦加拉熟练地驾驶着装配了智能监测系统的旋耕机,马力全开地在农田里来回穿梭。所到之处,农田里涌起阵阵“土浪”。
有了先进农机的助力,种地变得轻松省力。达瓦加拉指着终端屏幕上跳动的实时数据,兴奋地说道:“过去种地全靠经验,如今有了科技的帮忙,我们夫妻俩管理上百亩良田都轻松得很!”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土壤墒情、气象信息以及作业进度等精准数据。如今,他们夫妻俩的年收入已经超过了24万元。
达瓦加拉正熟练地操作着智能数字监测盒。(人民日报记者 琼达卓嘎摄)
作为全国首批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拉孜县构建起了一套完善的“耕地矢量化管理、农机可视化作业、种植全程化追溯”的智慧农业体系。装上了“数字引擎”的智慧农业,在西藏大地大显身手。
在日喀则市白朗县巴扎乡,植保无人机正高效地进行着青稞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昌都市八宿县旺比村,全水培种植技术让原本植被难以存活的盐碱地实现了全年全天候的蔬果种植;在山南市琼结县唐布齐村,智能温室大棚采用物联网技术,确保了农业生产的高效运行。
3月16日,山南市乃东区门中岗社区,农机手驾驶旋耕机沿着地垄匀速前进。(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西藏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12.9万吨,已经连续10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累计建成445.23万亩高标准农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67.8%。从过去的“人拉肩扛”到如今的机器轰鸣,高效农机为西藏现代农业增添了强大动力,让种地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智慧。
项目跑出“加速度”
3月18日清晨,珠峰城投集团帕孜项目负责人李骏迈着坚定的步伐快步走向帕孜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走进隧道,只见入仓机高效运转,将沥青混凝土心墙填筑料精准地倒入基槽。工人们全神贯注地摊铺心墙,振动碾紧随其后,将填筑料碾压得密实平整。
帕孜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全国目前在建海拔最高的重大水利工程。
西藏帕孜水利枢纽工程现场。(洛云飞摄)
李骏介绍说:“今年我们研发出可移动式超大跨度气肋膜仓应用技术,成功攻克了冻土消融、高寒施工等难题,极大地缩短了建设工期。”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灌区春旱和冬旱缺水问题,还能向昂仁县城提供可靠的饮用水源,同时开发当地水能资源,基本解决日喀则市5个县区冬季缺电问题。
不仅是帕孜水利枢纽工程,在雪域高原上,一批批重大项目正从“纸上”落到“地上”。3月7日,拉萨市举行了2025年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当天,74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总投资1469亿元,涵盖了特色优势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基础设施、社会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
进入2025年,西藏各地的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马不停蹄,“进度条”持续刷新。一个个各具特色的项目伴随着机器运转的轰鸣声、金属碰撞的铿锵声纷纷开工建设,仿佛怀揣着满满的信心在西藏的春天里奋勇奔跑。
春晚添柴“西藏热”
这个春天,西藏格外“忙碌”。借着“春晚拉萨分会场”的东风,西藏各大景区的热度持续攀升。携程平台数据显示,自亮相春晚分会场以来,拉萨市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过100%。
2月3日,游客在春晚拉萨分会场标识前打卡。(赵振宇摄)
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李川州表示:“西藏借力春晚IP,推出了‘亲子游、旅友游、银发游、本地游补贴’等促消费活动,持续推动‘向光向上 冬游西藏’景区免费开放优惠政策落地,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
春晚拉萨分会场的设立,不仅是对西藏文化的一次重要展示,更是对西藏旅游的一次有力推动。春节8天假期,西藏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8.12万人次,同比增长16.56%;实现旅游总花费19.45亿元,同比增长13.68%。
旅游热的持续升温,还得益于旅游供给的不断创新。3月18日,广州市民刘穗搭乘“春暖藏域·醉桃颜”西藏桃花专列,奔赴一场浪漫的“桃花之约”。当天,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200多名游客在广州启程,开启了为期10天至12天的西藏之旅。
林芝市依托桃花资源,全力打造文旅产业。(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每逢初春,漫山遍野的桃花竞相盛开,与蓝天白云、雪山冰川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而绝美的景观。
如何让美景吸引更多游客,进而将“客流量”转化为“客留量”?3月以来,2025“林芝桃花节”文旅宣传推广活动先后走进武汉、南京、北京等地。林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春祥表示,今年林芝桃花节以宠爱游客为主线,高位开启全链条观赏游玩模式,保证整个桃花节期间隔日有演出、天天有精彩。
如今的西藏,农业实现了智慧化发展,工业建设加速奔跑,文旅产业更是“吸粉”繁忙。站在民主改革66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回望,从废除农奴制的伟大变革,到新时代新征程的跨越式发展,西藏各族儿女正以昂扬的奋进之姿,续写着新时代的春天故事,用实干精神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围绕西藏民主改革66周年,通过洛桑贡布的个人经历体现教育变迁,重点介绍了西藏在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和文旅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展现了西藏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奋进姿态,展望了西藏更加美好的未来。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