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哈啰以15.09亿元接盘“共享单车第一股”永安行展开,介绍了接盘的具体情况、双方的过往关联、永安行退场原因,以及共享出行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在经历5个停牌日后,备受关注的“共享单车第一股”永安行的接盘人终于浮出水面。
3月16日,永安行正式对外宣布,上海哈茂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哈茂”)及其控制人杨磊,通过受让股份和定向增发的方式,将合计拥有永安行38.4%的表决权。这意味着,杨磊成为了永安行的实际控制人。值得一提的是,杨磊同时还是哈啰联合创始人兼CEO。
3月18日,永安行一开盘便涨停于18.49元,这已经是它公布控制权变更后的第二个涨停板。连续涨停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对哈啰入主永安行并借壳上市可能性的热烈追捧。不过,随着共享经济热潮逐渐退去,平静许久的共享出行市场急需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开拓更多的想象空间。
15亿元接盘
最终,哈啰出手,以总计15.09亿元的价格接盘了永安行。
根据公告显示,3月14日,上海哈茂与永安行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孙继胜等股东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上海哈茂以13.76元每股的价格,受让了3272万股永安行流通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3.67%,总金额约为4.5亿元。
同一天,上海哈茂实际控制人杨磊以15.28元的转让价格,受让了蚂蚁科技集团全资持股的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云鑫”)持有的436.4万股永安行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总价约为2.19亿元。此外,为了进一步巩固杨磊的实际控制人地位,永安行还将向上海哈茂发行不超过7181.9万股股票,发行价为11.7元/股,认购金额不超过8.4亿元。
在上述股份转让和定向增发相继完成,并且孙继胜放弃其持有的13.77%的永安行股份所对应的表决权后,杨磊和上海哈茂将合计占据永安行38.4%的表决权,而上海云鑫手中的表决权比例则被稀释至1.44%。
公告还显示,上海哈茂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并不实际开展经营活动。Hello Inc.(哈啰集团设立于开曼群岛的境外控股公司)间接持有上海哈茂100%的股权。杨磊通过控制Hello Inc.间接控制哈啰集团下属公司,包括上海哈茂。具体而言,杨磊通过境外信托安排享有Hello Inc.11.84%股权的受益权,同时控制其董事会11个董事席位中的5个席位。
对于这桩收购,永安行在公告中表示,收购人杨磊下属企业哈啰集团的业务布局广泛,覆盖了共享出行服务、网约车服务以及本地生活服务等领域。本次控制权变更有利于为上市公司引入具有丰富产业资源背景的股东,推动上市公司未来长期健康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哈啰出行曾在2021年在美股递交招股书,拟于纳斯达克上市,但三个月后就放弃了这一计划。3月16日,杨磊在朋友圈转发永安行控制权拟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时,配文“终于可以了”。3月17日,面对记者的相关问题,哈啰相关人士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永安行退场背后
哈啰与永安行之间其实并不陌生。
在资本层面,他们有着共同的投资方。哈啰此前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第一大股东蚂蚁集团间接持有哈啰出行36.3%的股份。此外,永安行也是哈啰的股东之一。去年8月,永安行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截至2023年末,公司持有江苏哈啰普惠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义股权比例为23.2559%,通过Hello Inc.实质持有哈啰普惠股权比例为6.0609%。
而在业务层面,永安行和哈啰还曾有过合并的经历。
公开资料显示,永安行创立于2010年,最初定位为城市绿色交通系统供应商及运营商。2016年左右,永安行进入共享单车市场,并在2017年上市时被称作“共享单车第一股”。但上市后不久,永安行旗下共享单车业务永安行低碳和哈啰单车进行了合并,杨磊出任新公司CEO,新公司的实际业务也由哈啰团队负责。有业内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这背后是蚂蚁的推动。
那么,哈啰为何在此时接手永安行呢?最近的一个原因是,永安行刚经历了一次资产重组失败。2月28日,永安行宣布终止收购上海联适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5%的股权。这场永安行希望进入农机无人驾驶领域以寻求新增长的自救行动,最终因估值分歧宣告失败。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永安行在相继布局氢能产业、存储芯片等多元化领域后,业绩持续多年亏损。永安行已经预告,2024年其归母净利润为 – 8000万元至 – 5500万元,这已经是它连续第三年亏损。2022年、2023年永安行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0.68亿元和 – 1.27亿元。
对于2024年经营业绩亏损,永安行解释称,公司主营业务中的公共自行车业务采用的是TO G模式,公司坏账计提金额约1亿元,导致当期利润大幅下降。同时,受宏观环境影响,公司公共自行车项目增量不足、存量缩减,也使得公司当期收入减少。
时代红利后的新空间
哈啰和永安行都曾享受过共享单车的时代红利。
作为“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工具,诞生于十年前的共享单车,曾与高铁、支付宝和网络购物被并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2014年至2015年,国内共享单车市场两个最早且最具风向标意义的参赛选手ofo和摩拜相继成立,宣告这一赛道开始站上资本风口。
在资本的催化下,共享单车行业一度呈现野蛮生长的态势,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挤满了大街小巷,“橙黄大战”更是打得如火如荼。然而,随着车辆投放日益饱和、各地监管政策日趋严格等因素的影响,共享单车的狂热逐渐退潮。2018年4月,美团宣布以27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摩拜单车。也就是在这一年,ofo出现资金链危机,押金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
哈啰在共享单车领域一开始并不起眼。公开资料显示,哈啰成立于2016年9月,是共享单车领域的后来者。与摩拜和ofo选择首先在一、二线城市布局不同,哈啰曾经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历经行业调整,目前,共享单车市场已形成了巨头三分天下的局面,分别是收购了摩拜的美团、蚂蚁投资的哈啰以及滴滴旗下2018年逆市入场的青桔单车。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去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用户最常骑行的共享单车品牌中,64.52%的消费者会选择美团,57.32%的消费者会选择哈啰,47.22%的消费者会选择青桔。
随着共享单车增量空间逐渐见顶,三巨头们都在更大的本地生活市场寻求新的增长曲线。其中,哈啰率先在2017年布局共享电单车,并在2018年由“哈啰单车”更名为“哈啰出行”,后续又增加了顺风车、网约车、换电、跑腿等本地生活业务,业务布局日趋多元化。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对记者表示,目前共享出行行业前三名背后都有巨头支持,不差钱也不差资源,各方面竞争力差距不会很大。所以,哈啰控制永安行在短期内不会让行业格局发生大的变化。“短期来看,行业格局是稳固的,哈啰的市场竞争力会进一步增强。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国家政策对创新型企业的鼓励引导,也有可能会出现新型的共享出行方式或企业。”
而无论对于资本市场还是本地生活市场,哈啰未来的创新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详细讲述了哈啰以15.09亿元接盘永安行的具体情况,包括股份转让和定向增发的细节。分析了永安行退场的原因,既有资产重组失败的近因,也有业绩多年亏损的深层次因素。同时回顾了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三巨头在市场见顶后寻求新增长曲线的趋势。哈啰控制永安行短期内行业格局稳固,但长期来看,共享出行市场仍存在创新和变化的可能。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