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2025年1-2月中国电动载人汽车的出口情况,详细分析了出口额、出口量、不同产品类别、各地区出口表现、出口目的地等多方面的数据,同时探讨了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关政策对中国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带来的挑战。
为了能更全面、及时且精确地反映电动载人汽车的出口状况,从2025年3月起,界面新闻/界面智库与瀚闻资讯携手推出了《中国电动载人汽车出海月报》。该月报的目标是呈现全国以及各省电动载人汽车在出口金额、出口数量和出口目的地等指标上的月度变化趋势,从而为政府、企业和投资者等提供决策参考依据。相关月报预计会在每月27日左右发布。根据界面智库和瀚闻资讯的统计数据,在2025年1 – 2月期间,中国电动载人汽车的进出口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进口数量和金额相较于以往同期都有显著的缩减,而出口则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量和出口额同比均实现了增长,“大出小进”的贸易特征愈发凸显。从细分产品的角度来看,乘用车市场经历了“价格战”的洗礼,企业纷纷采用差异化定价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这导致乘用车的均价同比波动较大,整体价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客车市场,在商用车电动化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全球公共交通电动化浪潮的推动下,出口量大幅增加。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再加上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以及海外补贴政策的退坡等因素,出口价格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一、1 – 2月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额及出口量同比双增长,客车出口增速较快在1 – 2月,中国电动载人汽车累计进出口总额达到了77.00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54%。其中,出口金额累计为74.0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62%;出口数量累计为40.77万辆,同比增长了33.52%。

分月来看,1月和2月中国电动载人汽车的出口总额分别为43.32亿美元和30.76亿美元。其中,2月出口额环比下降了28.99%,同比下降了4.33%,不过降幅较上月收窄了9.71个百分点;出口数量为16.90万辆,环比下降了29.23%,但同比增长了20.88%。2月的出口平均单价为18190.36美元,环比增长了0.26%,同比下降了20.90%。

分产品来看,1 – 2月中国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呈现出显著的分化特征。乘用车在1 – 2月的累计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占据了整个中国电动载人汽车市场的99.54%和94.90%,累计出口额为70.2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99%。其中,纯电乘用车呈现出“量涨价跌”的情况,均价为16487.69美元,同比下降了20.50%;插电式混合动力和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均价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1 – 2月客车出口量累计为1883辆,同比增长了51.61%;出口金额累计为3.7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87%。其中纯电动客车出口均价为201218.03美元,同比下降了21.93%;混合动力客车受技术迭代期新旧款价差的影响,出口额同比下降了67.83%,均价为115371.20美元,同比下降了29.22%。### 二、1 – 2月上海、广东、江苏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额位居前三,安徽、陕西、广东、江苏同比增速超过100%

在1 – 2月,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对全球出口电动载人汽车最多的是上海市,累计出口额为17.32亿美元,但同比下降了32.99%;其次是广东省,累计出口额为8.6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0.47%;第三是江苏省,累计出口额为8.5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6.51%。2025年1 – 2月TOP10来源地出口额合计为65.92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88.99%。相较于1月,2月TOP10来源地的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动。其中,安徽省与重庆市作为新成员强势跻身前十,而四川省和辽宁省则退出了前十之位。1 – 2月,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对全球出口电动载人汽车同比增速最高的TOP5省份分别是安徽省、陕西省、广东省、江苏省和湖南省,其中前四省的增速超过了100%;同比增速最低的TOP5省份分别是贵州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河北省。全国有12个省份的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速呈现上升态势。### 三、电动载人汽车出口目的地TOP10洗牌,欧洲贡献最大

1 – 2月,中国对全球电动载人汽车出口贸易额最高的目的地是比利时,为9.9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1.41%;其次是英国,为6.5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6.15%;第三是阿联酋,为5.1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0.61%。TOP10目的地合计出口额为42.67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57.61%。纵观2024年全年,中国对全球电动载人汽车出口的TOP10目的地分别是比利时、英国、巴西、阿联酋、澳大利亚、西班牙、德国、以色列、墨西哥、泰国。与去年同期相比,1 – 2月TOP10目的地中新进入的国家/地区是墨西哥、以色列、斯洛文尼亚和西班牙,而退出的国家/地区是德国、韩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加拿大。1 – 2月,中国对全球出口电动载人汽车同比增速最高的TOP5目的地分别是塞拉利昂、贝宁、文莱、阿曼和沙特阿拉伯。对92个国家/地区的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速上升,对62个国家/地区的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速下降。

从目的地所属大洲来看,1 – 2月,中国电动载人汽车已出口至180个国家/地区,其中亚洲国家/地区有47个,贸易总额达到29.4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7.29%;而出口贸易额最高的大洲为欧洲,总额达到30.7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7.88%。### 四、政策透视:欧美贸易壁垒升级,中国电动载人汽车出口或承压在2024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借口,宣布了新的出口管制规定,将140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并加强了对半导体设备、高带宽存储芯片等半导体产品的出口管制。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电动载人汽车在全球市场的拓展,对芯片的获取以及供应链的稳定性造成了明显的影响,给中国车企在制定生产计划和确保产品质量方面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进入2025年,一系列国际政策变动给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带来了诸多挑战。1月,美国启动了对华高科技投资限制,范围涵盖了半导体、量子计算及AI领域。虽然这一举措并非直接针对电动汽车,但由于电动汽车产业链高度依赖这些前沿技术,限制措施间接阻碍了技术合作,影响了产业的技术升级与创新发展。2月,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3月,又宣布将征收额外10%的关税,这进一步加重了中国电动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出口美国的成本负担。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声明,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若汽车于美国本土制造则无需缴纳此关税。一旦这一政策实施,将对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此外,从1月1日起,俄联邦海关署调整进口汽车关税系数至20% – 38%,这也直接影响了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市场的成本与价格竞争力。在欧盟方面,自2024年10月起实施的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税,持续释放着负面影响。为了突破欧盟关税壁垒的重重阻碍,奇瑞、小鹏、比亚迪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寻求变革,纷纷开启海外合作进程,或者着手规划海外建厂事宜,力求在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 【编制说明】1. 报告所定义的电动载人汽车涵盖了两大主要类别:客车和乘用车。其中,客车包括10座及以上的纯电动客车和混合动力客车;乘用车包括纯电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2. 在统计出口目的地所属大洲时,俄罗斯被归类为欧洲,土耳其被归类为亚洲。3. 数据来源为瀚闻资讯,由界面智库分析整理。
本文详细剖析了2025年1 – 2月中国电动载人汽车的出口情况,出口呈现出量额双增的良好态势,不同产品、地区和出口目的地表现各有差异。然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给中国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带来了较大压力。企业需要积极应对,通过海外合作、海外建厂等方式突破贸易壁垒,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