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游烟”治理:专家解读与国内外经验,上海“控烟令”升级,“游烟”治理效果几何?

上海再度升级“控烟令”,针对“游烟”问题展开讨论。介绍了新举措内容、实施效果,呈现了公众不同观点,专家解读以及国内外相关控烟经验。

聚焦上海“游烟”治理:专家解读与国内外经验,上海“控烟令”升级,“游烟”治理效果几何?想象一下,当你悠闲地走在大街上,却突然被迎面而来的二手烟“糊”了一脸,那种尴尬又郁闷的感觉,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历过。近日,上海再度升级“控烟令”,将治理的矛头指向了边走边抽的“游烟”问题。此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热议。大家纷纷讨论室外边走边抽是否应该被限制,这次控“游烟”是否有强制手段,以及目前已开展多日的治理行动效果究竟如何。3月28日,封面新闻记者苟春针对这些备受关注的话题,与中国控烟与健康协会常务副会长贺青华进行了深入对话,同时也采访了上海此次控烟区域的市民和网友等。聚焦上海“游烟”治理:专家解读与国内外经验,上海“控烟令”升级,“游烟”治理效果几何?

图源 东方IC

控“游烟”新举措:暂无强制处罚,管控区域以劝阻引导为主

上海作为国内最早实施控烟法规的城市,早在2010年就颁布了《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2017年修订后更是被誉为“最严控烟令”,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相关数据显示,上海成人吸烟率已从2010年的近27%降至19.2%。然而,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城市人群二手烟暴露率仍高达47.6%,其中“游烟”问题尤为突出。

最近,备受全网热议的“控烟令”从内到外进行了升级,主要针对上海外滩、武康路、豫园商城等8个中外游客集中、人群密集的“网红”地标场所,采取多举措重点推进“游烟”治理。据上海市爱卫办方面消息,这8个“网红”地标场所管理方将进一步强化控烟管理制度建设,明确将控烟要求纳入员工工作规范及游客引导系统。通过场所地图、指示系统清晰标注室外吸烟点位置,加强劝阻引导,以“疏堵结合”的方式控制室外“游烟”。同时,各区健康促进专业机构会对场所工作人员、志愿者开展控烟培训,监管部门也会对法定禁烟场所和室外吸烟点设置加强执法检查和指导。

新举措实施多日:当地市民称缺乏强制性处罚,部分区域“没什么变化”

相关条例推行后,这八大“网红”地标场所的“游烟”现象有何变化呢?3月29日,记者随机采访了“网红”地标场所的几位商户和市民。有人表示,自相关条例推行后,“游烟”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抽烟的人有所减少。但也有商户称感觉没什么变化,该抽烟的人还是在抽烟,“不过大家基本都集中在街区室外垃圾桶附近。”还有商户人员反映,目前街区上还是有很多人抽烟,“可能是人比较多,还不能完全管理。”

不少人认为,目前的举措没有强制规定和处罚,要是遇上态度强硬的烟民,实际效果可能不大。也有上海网友评论,针对室内公共场所,《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医院等公共场所,发现“游烟”,可以拨打12345热线进行举报,违者个人最高罚款200元,场所最高罚款30000元,“建议出台对应的法规,对边走边抽进行处罚。”

公众热议:禁止边走边抽是不是“过度管控”?

随着“游烟”治理从上海起步,一场关于“公共空间权利边界”的讨论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并引发了广泛关注。记者浏览了大部分评论发现,关于“能不能抽游烟”的讨论呈现两极分化。部分网民表示支持禁止“游烟”,他们认为烟民在路上抽烟,会让路人被迫吸二手烟,可碍于情面又无法出言阻止。有网民称“看到有人走在路上抽烟,但是又不好说什么”“感觉就是被迫吸二手烟”,甚至建议全国推广禁止“游烟”的规定。

然而,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部分烟民对此规定表示反对,认为室外抽烟不应该受到如此限制,“室外空间本应相对自由,限制‘游烟’是过度管控”,甚至有烟民调侃“若街上买不到烟,自然就戒烟了”。聚焦上海“游烟”治理:专家解读与国内外经验,上海“控烟令”升级,“游烟”治理效果几何?禁烟标识。图据新华社

专家:禁“游烟”是维护公众安全

那么,到底该不该禁止“游烟”?“公共空间权利边界”又该如何界定呢?28日,记者围绕相关话题联系到了中国控烟与健康协会常务副会长贺青华。他认为,上海此次针对“游烟”治理的新规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讲,维护了公众的健康。同时,禁止“游烟”还维护了公众安全。他指出,“游烟还有很多安全隐患,烟头温度高,随意丢弃还有可能会带来火灾风险。”

贺青华强调,“吸烟是吸烟人群的生活习惯,烟民有抽烟的自由,但是不能自由地抽烟,吸烟的确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他认为,限制“游烟”非常有必要,国内外多个地区出台的相关条例值得借鉴。

他山之石:国内外“控烟地图”,从区域限制到精细化治理

记者搜索了解到,上海并非个例,全球多地已针对“游烟”出台了限制措施。这些案例显示,从“禁止特定行为”(如排队吸烟)到“划定物理隔离区”,再到“全面户外限烟”,一些国家和城市正推动控烟精准治理升级。

2015年,《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明确禁止在排队等候队伍中吸烟,违者罚款50 – 200元。香港禁止在户外公共电梯、扶手电梯、学校周边等区域吸烟,违者罚款1500港元。澳门规定公交车站和的士站10米内禁烟,乱丢烟头罚款600澳门元,公共场所吸烟最高罚1500澳门元。韩国自2013年起禁止在包括街道在内的公共场所随意吸烟,室外吸烟必须在设有明确标识的吸烟区内进行。新加坡在2019年规定,多数室外公共场所,包括街道、人行道、公园、海滩、运动场馆、医院周边、学校和托儿所附近5米内区域禁止吸烟,允许吸烟的室外区域通常会划有黄线,并设有相关标识。意大利米兰自2025年1月1日起,禁止在包括街道在内的所有公共场所吸烟,这项禁令被认为是目前意大利最严格的控烟措施。

本文围绕上海升级“控烟令”治理“游烟”问题展开,介绍了新举措内容、实施效果,呈现了公众不同观点,专家认为禁“游烟”能维护公众健康与安全,还列举了国内外相关控烟经验,显示出各地推动控烟精准治理升级的趋势。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920.html

(0)
东京迎荷东京迎荷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