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展开,阐述了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背后的挑战,介绍了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必要性、建设历程以及取得的成效,展现了其对能源转型和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
能界先声
截至 2024 年底,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这一成绩的取得彰显了我国在能源领域多年努力的成果。然而,实现这一转变并非一帆风顺,其中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问题。如何让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在同一规则下参与市场交易,从而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广泛区域内的优化配置,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目前,我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正在稳步且深入地推进。
在过去,电网的运行主要依赖火电、核电和水电,这些能源的输出功率相对稳定,能够为电网的平稳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但随着风、光发电等新能源逐渐加入电网,并且其占比不断增大,这个不稳定的新成员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传统能源不得不承担起电网安全运行“压舱石”的重任。当新能源发电量充足时,需要适当减少传统能源的发电量;而当新能源发电不足时,则需要传统能源及时顶上,以确保电网的稳定供电。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从事电网调度工作的邹鹏,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现货市场处处长邹鹏表示:“在协调火电和新能源发电时,真是磨破了嘴皮子。因为让出发电空间,意味着火电厂的收益和发电量都会双重减少,而发电收益是火电厂盈利的唯一途径,所以电厂方面会反映存在各种困难,难以执行相关调度安排。”
可以看到,传统电厂在配合新能源发电调度时困难重重,而新能源企业由于自身发电的不稳定性,在市场中也信心不足。但能源转型发展的要求却十分紧迫,刻不容缓。经过探索和实践,大家逐渐发现,只有形成统一的电力市场,才能有效解决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之间的矛盾,推动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李竹介绍道:“非常欢迎来到我们(国家电网)北京交易中心,在这里可以看到全国省间跨区跨省的电力交易情况。”
2015 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进行市场机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以山西、甘肃为代表的一些省份率先开展了电力现货交易试点工作;在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覆盖 2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间交易系统也随后开始搭建。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李竹感慨道:“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确实是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我国的电力市场规模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我们需要建立统一的跨区跨省规则,这个规则既要能够与各省份的实际情况相衔接,保证各省份的电力供应安全平衡,又要实现能源资源在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其难度相当大。”
2021 年,国家电网的新一代省间交易系统初步搭建完成。如今,每月近 2800 笔跨省交易在这里顺利进行。山西省借助这一系统扩大了电力外送范围,与青海、西藏等 2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电力交易关系。
交易系统中不断跳动的数字和 K 线图,最真实地反映出了电力供需形势。它们取代了过去的“行政的手”,成为调度各方资源的指挥棒。邹鹏发现,在 2021 年至 2024 年期间,由于中午时段新能源大发,电价较低,用户端的使用高峰期已经部分向中午时段转移。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现货市场处处长邹鹏指出:“这是原来计划模式下无法实现的效果。在原来的电力调度模式下,很难引导用户行为的转变,而现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了这一点,降低了全社会的投资成本。”
据了解,2024 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 63%都来自市场化交易电量。其中,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电量在 2024 年达到 1.4 万亿千瓦时,比 2016 年增长了十多倍。截至 2024 年底,我国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项目也大量上马,能源绿色转型的步伐持续加快。
2025 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即将初步建成。这不仅仅是能源资源配置方式的一场革命,更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深刻实践。它让“无形之手”(市场机制)和“有形之手”(政府调控)协同发力,让“风光水”等新能源与“煤油气”等传统能源各展所长,让企业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选择”,也让绿色低碳从理念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真金白银”的市场价值。
本文介绍了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中新能源装机超火电的成果,剖析了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协调的难题,阐述了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历程和成效。统一电力市场的即将建成,将有力推动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加速能源绿色转型,实现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协同,让绿色低碳理念转化为市场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0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