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消费者吴女士与江苏邳州某装修公司因装修费用产生纠纷,在多地消保委和消协跨区域协作下成功维权的故事,同时对案例进行评析并给出律师提醒。
在2024年的岁末,安徽省淮北市的消费者吴女士专程来到江苏省邳州市消保委,送上了一面锦旗和一封饱含感激之情的感谢信。在这锦旗与感谢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通过跨区域协作成功打破“属地壁垒”,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动人故事。
【案情简介】
协议标注价远超市场水平,消费者口头协议可信度高
安徽省淮北市的吴女士与江苏邳州的一家装修公司签订了装修合同,合同约定由该装修公司提供装修所需的材料。在前期的沟通中,公司的业务员信誓旦旦地口头表示,整个装修工程包工包料的费用大约在14万元左右。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仅仅是部分材料的费用就已经超过了10万元,而且后期还需要10万元的费用,同时公司还要求吴女士自理其他费用。
吴女士觉得实际产生的费用远远超出了业务员的口头承诺,并且材料的价格存在明显的虚高情况。于是,她果断要求解除合同,并让装修公司返还差价。但是,装修公司却不认可吴女士所说的口头约定,以合同和价格表都已经签字盖章为由,拒绝了吴女士的要求。无奈之下,吴女士只好向淮北市消保委进行投诉。
淮北市消保委迅速启动了淮海经济区消费维权联动机制,请求江苏省邳州市消保委协助解决这起纠纷。邳州市消保委在接到协助请求后,立即展开了详细的核查工作。经过调查发现,虽然协议的内容与装修公司的描述一致,但是协议中标注的价格却远远高于市场价格,由此可以判断吴女士所说的口头协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为了进一步证实材料价格虚高的情况,邳州市消保委协调山东省临沂市消协对同款材料进行了市场询价。结果令人震惊,该装修公司的报价竟然虚高了近三倍。在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后,邳州市消保委多次与双方进行沟通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终止了装修合同,并且该装修公司在原有价格的基础上给予吴女士一定的优惠,共计退还吴女士45000元。吴女士对邳州市消保委的工作表示了由衷的感谢,特意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
【案例评析】
口头承诺与书面合同冲突,需综合考量公正裁量
这起案例突出地展现了当口头承诺与书面合同发生冲突时,需要结合交易习惯以及市场的公允性进行综合裁量。在这起案件中,装修公司的业务员在前期宣传时给出的口头承诺,在双方签订的协议中完全没有体现。而消费者吴女士由于没有认真阅读合同的各项条款,就轻易地在合作协议和价格表上签字确认,这给自己在后期的维权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举证困难。
此案例给广大消费者敲响了警钟。在与商家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谨慎,认真阅读合同的每一项条款,不能仅仅单纯地相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要把双方约定的所有事项逐字逐句地体现在合同里,这样才能在发生纠纷时,有足够的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商家存在违约行为,应及时停止履行合同,并第一时间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或者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本案中,安徽省淮北市消保委、江苏省邳州市消保委和山东省临沂市消协紧密联动,通力合作,为消费者吴女士排忧解难。这充分体现了跨区域消费维权协作对于打破“属地壁垒”的重要作用。
【律师提醒】
关键口头承诺写入合同,商家应诚信经营严格履约
上海市海华永泰(南京)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涂勇律师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面对装修这样的大额消费时,在正式签约前一定要逐条仔细核对合同条款,尤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关注价格、材料、品牌、装修标准等关键信息;二是要将商家的关键口头承诺,如预期总价、服务范围、增值服务标准等都明确写入合同,避免出现“口头无凭”的情况。此外,消费者在商家履约的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一旦发现商家存在违约行为,应当第一时间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固定违约证据,通过微信、短信、电话录音等方式固定协商记录,这样才能避免在投诉或者维权时陷入“有苦说不出”的困境。
涂勇律师同时提醒商家要秉持诚信经营的理念。一方面,在装修合同中要对各个装修项目的材料、价格和服务费用等进行明确标注,避免采用模糊报价的方式虚高报价,误导消费者,更不能订立“阴阳合同”,导致口头承诺与纸质合同不一致;另一方面,在履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保质保量地提供服务,不得随意变更合同条款。如果在履约过程中,因为客户的新增需求或者实际情况导致约定费用增加,应当与消费者进行充分的协商,在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进行增值服务,不得擅自增加消费者的费用。
本文通过吴女士装修维权案例,展示了跨区域消费维权协作打破“属地壁垒”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醒消费者签约时要仔细阅读合同、固定关键信息和证据,商家要诚信经营、严格履约,以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