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重庆加快西部科普中心建设展开,介绍了通过实施科普惠民建功行动取得的积极进展,包括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位居西部第一,还阐述了相关方案、落实举措、科普资源供给以及丰富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内容。
3月20日,在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记者了解到,重庆通过大力实施科普惠民建功行动,在加快西部科普中心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积极进展。相关数据清晰地显示,重庆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高达13.62%,在西部地区独占鳌头,位列第一。
追溯到去年3月,重庆市政府与中国科协携手共同印发了《重庆市打造西部科普中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立足重庆、联动四川、辐射西部的功能定位。按照规划,力争到2027年,西部科普中心能够基本建成。届时,将打造出一批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科普示范样本、科普理论成果、科普活动品牌、科普人才团队、科普创作平台以及科学传播矩阵。同时,科普组织动员能力、理论研究能力、资源聚合能力、示范引领能力都将得到显著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潘复生介绍说,为了有力推进《方案》的落实,去年市科协牵头成立了专门的工作专班。这个专班统筹推进了多达35项重点任务。不仅如此,市科协还积极与多方合作,与中国科技馆、重庆大学共同打造了“科普创新实验室”;联合中国科普研究所、重庆师范大学共建了“新时代科普能力建设研究中心”。并且,为了加强交流与探讨,还成功举办了5场西部科普中心建设系列论坛。
为了进一步强化科普资源供给,重庆市创新实施了科普类社区社会组织“百千万”培育计划。目前,全市科技服务志愿者的数量已经超过8.1万名。近千个社区科普大学积极面向社区居民授课,授课场次达到1.6万余场。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大篷车渝州行活动,为3.95万人次的中小学校师生提供了服务;实施中国流动科技馆重庆巡展项目,服务市民的人次达到23.94万。
此外,重庆市还在不断丰富科普应用场景。聚焦“一老一小一农”这些重点人群,开展了“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持续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院士专家科普校园行等品牌活动,在全市营造出了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重庆加快西部科普中心建设的情况,通过实施科普惠民建功行动取得积极进展,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西部领先。在建设过程中,有明确的方案规划,通过成立专班、多方合作等推进落实,还在科普资源供给和应用场景方面采取了诸多有效举措,营造了良好的科普氛围。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