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展开,介绍了新年绿色金融项目签约情况,分析了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难点,强调改革创新的重要性,阐述了加强顶层设计和鼓励大胆创新的具体举措,指出绿色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在推动绿色发展的征程中,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结合,持续激发绿色金融发展的潜力与活力。
新年伊始,便传来绿色金融的好消息。在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联合召开的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上,6家企业与6家银行当场签约,首批签约金额达130亿元,促成了北京市通州区减河北综合资源利用项目等6个标志性项目。而促成这批绿色金融项目签约的,正是两部门建立的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项目联合推介机制。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金融机构积极投身绿色金融领域,让金融活水不断滋养着绿水青山。截至去年底,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4.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我国绿色金融的蓬勃发展态势。
然而,绿色金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难点。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风险评估困难,再加上绿色金融项目往往具有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使得很多金融机构对此望而却步。更有一些“漂绿”“染绿”的项目,打着绿色金融的旗号进行融资,这不仅影响了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还为金融机构埋下了风险隐患。
改革往往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并且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深化。要解决当前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需要多方形成合力。金融机构拥有资金优势,环境部门具备专业优势,两者通力合作、各展所长,能够有效健全绿色金融发展的机制,提升对绿色项目识别和监管的效率,从而将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真正具有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领域。本次联合推介机制的建立,就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一次成功尝试,它有利于加大部门协同力度,健全项目推介机制,强化金融支持的可持续性,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当前,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存在着巨大的资金需求。据测算,从2021年至2060年,我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领域资金总需求将达到约324万亿元。经济社会加快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对绿色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联合推介机制的建立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是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持续激发绿色金融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深化金融管理、生态环境、科技、发展改革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加强统筹谋划和政策协调。持续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支持目录和统计制度,健全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并有序推进绿色金融领域立法,让绿色金融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另一方面,要鼓励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的新路径。引导各类金融主体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拓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边界,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同时,支持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全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和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此外,还要有序推进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创新,拓展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领域,加快探索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绿色金融发展生机勃勃、前景广阔,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在实体经济大规模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金融系统理应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与相关各方联手拓展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空间,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本文先介绍了新年绿色金融项目签约情况,接着指出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等难点,强调通过改革创新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鼓励大胆创新两方面举措,最后表明绿色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金融系统应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