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格哈赫尔的舒曼艺术歌曲世界,格哈赫尔上海献艺,舒曼艺术歌曲焕发光彩

德国著名男中音克里斯蒂安·格哈赫尔携手钢琴家格罗尔德·胡贝尔在上海交响音乐厅举办“心灵之歌:舒曼与格哈赫尔的诗意旅程”专场音乐会,演绎舒曼艺术歌曲的精彩演出,深入分析了格哈赫尔的演唱特点以及胡贝尔的钢琴伴奏表现,展现了舒曼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在古典音乐的声乐领域中,人们对艺术歌曲的关注度远远比不上歌剧。艺术歌曲就如同海港前那平静的一湾静水,在歌剧这汹涌洋流面前显得格外低调。也正因如此,人们很少有机会能够现场聆听一场纯正的艺术歌曲音乐会。然而,在3月10日乔纳斯·考夫曼于上海大剧院举办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仅仅一周之后,上海这座城市又迎来了一位被誉为“当代最杰出艺术歌曲诠释者”的歌唱家——格哈赫尔。

3月16日晚,德国著名男中音克里斯蒂安·格哈赫尔与他的“黄金搭档”、钢琴家格罗尔德·胡贝尔一同登上了上海交响音乐厅的舞台,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名为“心灵之歌:舒曼与格哈赫尔的诗意旅程”的专场音乐会,他们用精彩的演绎带领观众走进了舒曼艺术歌曲的奇妙世界。笔者非常幸运地在现场欣赏到了这场令人难以忘怀的精彩演出,演出中丰富的情感层次以及精心雕琢的细节,都将声乐美学的盛境推向了极致。

走进格哈赫尔的舒曼艺术歌曲世界,格哈赫尔上海献艺,舒曼艺术歌曲焕发光彩

演出现场 摄影 蔡磊磊

在笔者看来,用“当代最杰出艺术歌曲诠释者”来评价格哈赫尔,并非言过其实。德语艺术歌曲的难度极高,它要求演唱者能够以歌言诗、以诗炼情、以情至思。这一特点在舒曼的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舒曼在继承舒伯特音乐风格的基础上,凭借其在文学和诗歌方面的卓越天赋,对歌德、海涅、克纳等诗人的作品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借鉴他们的诗词作为歌词,使得他创作的艺术歌曲充满了诗人的气质。与舒伯特直率的风格不同,舒曼更加内向敏感,他笔下的音乐就像平静的深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对于演唱者来说,要想完美演绎舒曼的作品,不仅要唱出其中的诗意和意境,还要精心雕琢音乐内部的线条和层次,同时激发听众的哲思,这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格哈赫尔和胡贝尔这一组合,此前已经录制过舒曼艺术歌曲全集唱片。在演出前几日,笔者陆续听了几首他们的录音,最深的感受就是这套录音与此前多数版本那种端庄严肃的风格不同,例如费舍尔·迪斯考大师的版本,而是充满了极致的抒情,格哈赫尔温柔的嗓音就像冬日里温暖的阳光。而在演出当晚,当置身于现场,跟随着格哈赫尔那完美的音色,仿佛漫步在德国充满诗意的乡间,与舒曼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

当晚的演出以舒曼的《六首歌曲,作品107》拉开序幕。这首作品是舒曼用简短的笔法勾勒复杂多变形象的典范之作,相对繁复的节奏要求格哈赫尔在短呼吸的旋律之间完整地表达出曲意。当他那精致的歌声缓缓流淌出来时,笔者不禁由衷地感慨格哈赫尔的演唱技艺之高超。格哈赫尔对舒曼作品中蕴含的诗意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柔美、抒情性强的嗓音,几乎完美地呈现了作品中精致的和声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既淡雅自然,又饱含深情。在声腔承载气息较为短促的情况下,格哈赫尔巧妙地利用自己音域较宽的发声条件,将本嗓在高音区间提得更高一些,营造出一种游走至真假声边缘的气息不满之感。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能在较短的音域内处理好表情的完整和细节的变化,又能让听众听起来十分松弛,毫不费力。

走进格哈赫尔的舒曼艺术歌曲世界,格哈赫尔上海献艺,舒曼艺术歌曲焕发光彩

到了《十二首尤斯蒂努斯·克纳歌曲,作品35》时,格哈赫尔以一种闲适的、近乎朗诵的语调,从容地演绎着作品中色彩的精妙对比。他时而通过微弱的力度变化营造出紧张的氛围,时而在真假声的自然转换中演绎出虚而雅的梦境般的歌声。而且,无论诗意缥缈到何种境界,格哈赫尔的吐字始终清晰。作为舒曼艺术歌曲的最高成就之一,格哈赫尔对《作品35》的处理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清雅与松弛,让人赏心悦目。对于戏剧性的强调,格哈赫尔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他不会通过力度的扩张来制造鲜明的个性化冲突,而是相当克制地在演唱中不经意间加入一些“小道具”,如滑音、哑音,或者不易察觉的花腔。在《无声的泪》中,笔者惊讶于格哈赫尔竟然能够在如此平缓的演唱中镌刻下如此悲恸的情绪。在这套套曲中,看似风格化的一曲曲作品,格哈赫尔的演绎都蕴含着深层次的叹喟与哲思。正如舒曼所期望的,他的艺术歌曲标题只是为听众提供了对意境和思辨的线索,而并非所描绘故事的指南。

当晚担任钢琴伴奏的格罗尔德·胡贝尔,用他儒雅亲切的琴声与格哈赫尔实现了完美的配合,两人的合作可谓水乳交融。他们已经合作了三十余年,这本身就是一段传奇。在舒曼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不仅仅是人声的补充和延伸,它与人声紧密相连,甚至有时钢琴伴奏的地位比歌曲旋律本身还要重要。胡贝尔曼妙的琴声融入了斑斓的诗境,同样能够言诗、言情、言志。在几处前奏或尾声无人声的钢琴独奏部分,笔者甚至有一种格哈赫尔似唱非唱的奇妙感觉。

走进格哈赫尔的舒曼艺术歌曲世界,格哈赫尔上海献艺,舒曼艺术歌曲焕发光彩

在舒曼的歌曲世界里,音乐的色调、气氛、暗示、联想等元素,比赋格、回旋曲、奏鸣曲等音乐形式更为重要。这些元素不仅是用诗炼情的基础,更是以情至思的钥匙。下半场的《艺术歌曲与歌曲,作品96》中,被水粉画般色调润泽晕染过的钢琴织体,包裹着格哈赫尔或喜悦、或忧郁的歌唱,仿佛是幻想与现实的交织,两种不同人生理念的碰撞、融合,直至归一。从《夜歌》的独白、《赐福》的前程,再到最后《天堂与人间》的超然物外,现实与幻想的隔阂最终在舒曼眼中的“天堂”实现了统一。格哈赫尔对音乐肌理的深入理解已经达到了一种“万法皆空”的哲学境界。他丝丝入扣的诵唱式发音与钢琴伴奏的气口完美嵌合,将这一复杂饱满的情感张力以及振聋发聩的人生哲理演绎得令人动容。

走进格哈赫尔的舒曼艺术歌曲世界,格哈赫尔上海献艺,舒曼艺术歌曲焕发光彩

下半场的演出还包括《作品119》《作品89》《作品30》三套横贯舒曼早年和晚年创作历程的套曲,这也是对舒曼个人风格化发展演变的一次梳理。在当晚的返场环节,格哈赫尔与胡贝尔合作加演了舒曼的“致月亮”和“我美丽的星星”。

聆听并深入领略当晚的演出,需要观众具备较强的专注度和领悟力。看似变化不多的优美歌声中,却蕴含着万千世界。稍有疏忽,就可能错过格哈赫尔一处细微布局背后所蕴含的诗之情志。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晚的演出才让笔者回味无穷。希望此类高品质的艺术歌曲专场演出能够经常上演,不断推陈出新,真正成为上海古典音乐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瑰宝。

走进格哈赫尔的舒曼艺术歌曲世界,格哈赫尔上海献艺,舒曼艺术歌曲焕发光彩

德国男中音格哈赫尔携手钢琴家胡贝尔在上海举办的舒曼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详细阐述了舒曼艺术歌曲的特点以及格哈赫尔精彩的演唱表现,包括其对不同作品的演绎技巧和情感表达。同时也提及了胡贝尔出色的钢琴伴奏。最后表达了对这类高品质艺术歌曲演出能更多出现在上海古典音乐市场的期待。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28.html

(0)
六合柯慧六合柯慧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